赖国芳
从秀云处借到几本伊珍藏的70年代中文版《读者文摘》。书脊有裂痕,小心翼翼翻开,怕书本解体。
小时,爸爸的书柜,堆满《读者文摘》月刊和丛书。每月新书送到,先翻到“开怀篇”和“浮世绘”,然后挑较易消化的小文。我也曾仰赖其编辑的课程和唱片,为英文扎基。后来爸爸搬家,这些全丢弃,余一本家庭园艺书,蒙妻挽救,至今仍在我的书柜里。
月刊在香港的中文编辑,连同其他文化菁英,自辟了一种“读者文摘体”。詹宏志说它“像乌托邦的文字”,没有俗话或地方性,是一个“沒有土地,独特的飘在空中的语言”。这个文体承载着达观和希望。主编林太乙细选感性知性兼备的文章,“明快精准的字句,带给读者安定祥和,温馨趣味的感觉”。林本身是作家,笔风自然从容、清逸简明。
72年12月号,《一串蓝珠》写一名小女孩,为相依为命的姐姐选购圣诞礼物。店主年轻丧偶,“年纪还没到三十,头发已经开始斑白”。他觉得女孩似曾相识,以贱价卖出项链。几天后,一位“秀发金黄,眼睛大而且蓝”的女郎到来,坚持要付全资。结尾,店主与“还不知道名字的女郎”,在“希望佳节的凌晨”,一同走出店门。
《不肯死的人》写一个坠机的韩战飞行员,受大幅度烧伤,挨了多年痛苦,经过58次大手术,染上毒瘾,万念俱灰,最后大难不死,当上美国空军助理参谋长。同期文章包括《十二月星光最亮》、《子宫的奥秘》、《血海屠鲸》,可见一斑。
有人说,这些故事卖的是希望。八九十年代后,读者不再单纯,《读者文摘》便渐渐失去力量。现代传销的盼望,物质和心灵上利己的成分居多,只求退入一角自保,缺少对大社会的坚持和承担。周星驰电影里,便充斥丑陋和不堪的人物,令人嘘唏。
在“后盼望时代”,《一串蓝珠》的故事也许是这样:店主贱价卖出蓝珠,引来大群想占便宜的人。好不容易打发掉,又来一个小女孩。这次,他卖?不卖?
书页散落,它什么也不说。
2017年2月11日 南洋商报《漫话人间》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