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散记

甘汉光

上个月答应了霹雳州大众书局的余经理,在怡保百盛大众书局内办场分享会,分享的书可以自行选举,考虑了两天后,决定挑选《马来散记》这本新书为分享主题,并邀请老夫子廖文烈助一臂之力。
在準备分享内容的这几个星期当中,断断续续的把《马来散记》略读了一遍,也了解到作者鲁白野的生平故事,令我对鲁白野只有38年的短暂生命中的所作所为及非凡见识相当敬佩。
鲁白野的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
0~12岁:少年求学时期
12~24岁:青年流浪时期
24~38岁:创作黄金时期
鲁白野在1923出生在怡保的万里望,那是花生的著名生产地,出身贫穷家庭的他,就读育才小学到五年级就辍学了,12岁开始(1935年),随着父亲四处流浪讨生活,日本侵略战争期间,他参加过抗日运动,流亡到印尼苏门答腊,滞留在棉兰及雅加达,期间还坐过牢。在1947年,24岁的他终于落脚於新加坡,结束了维时12年颠沛流离的历程。但鲁白野在居无定所的生活中并没有浪费宝贵的12年时间,他凭著过人的毅力自修苦学,掌握了中英巫日及印尼话五种语言。
到了新加坡,他转行当记者,编辑,法庭翻译,左手以威北华的笔名写文艺创作,右手以鲁白野的笔名写史地游记,除此之外,他翻译巫文及日文诗歌,编撰《实用马华英大辞典》,主编《马来语月刊》,一个人有两把刀已经很厉害了,他竟然在那动荡的12年流浪中,磨出了五把刀!
在新加坡短短的14年,他留下了以下的创作:
《狮城散记》(1953)
《马来散记》(1954)
《马来散记‧续集》(1954)
《流星》(1955)
《春耕》(1955)
《黎明前的行脚》(1959)
《印度印象》(1959)
《爱诗集》(1959年)
1961年,多才多艺的他,因病去世,享年才38岁,令人扼腕。
他的这本《马来散记》,由于只是「散记」,不是正统的历史著作,因此读起不会枯燥,行文活泼,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丰沛的感情,非常好读。
鲁白野在1954年写作《马来散记》时,马来亚尚未独立,50年代,马共走入森林发动武装抗争,当时华人在马来亚半岛的身份及地位仍是相当暧昧及未明朗化。鲁白野在他的《马来散记》中,高瞻远瞩的呼吁华人一定要学会马来语文,不要封闭自守在自己的文化当中,要尊重与了解马来人的文化与信仰,这个可以说是他毕生努力的方向,他主编马来语月刊及编撰《实用新马华大辞典》,正是要消除华巫间语言的隔阂。他希望在半岛落地生根的华人不要向北仰望,依赖中国,不然华人会非常吃亏。65年后,这样的呼吁,到今天依然是那么的切合时宜。
希望这本书,能让大家对我们的国家多一点了解及认识,虽然这是一本65年年前写的书,但今天读来,仍然趣味盎然,不会过时。
>> 大众书局 — 马来散记

Related posts

乡村:振兴或消失?

学习基础学科才是过好这一生的唯一道理

族群本位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