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直播赚取收入

赖国芳

疫情锁关之际,许多文创人在线上开播,滋润了留守家中公众的心灵。

如果极度乐观,线上直播只是权宜之计,待疫情解除出关,一切恢复原态,便可回到原本的营生。倘若情况好像加了水的水泥,一旦凝固便不能挽回,某种程度的社交隔离成为新常态,实体营收大幅缩减,企业或文创人就被逼上梁山,不得不转型数码了。

以下列出几种从直播赚取收入的方式:

一. 公益 + 宣传

有些文创人把直播包装成公益活动,让公众免费参与。在锁关期间,直播填补了生活中的空白,直播主的认知度因此大幅提高,对出关后的营生应大有助益。但是,假如实体营销的恢复元气需时很长,单靠公益的宣传效应,便不足以抵消疫情的冲击。

二. 直播收费

线下课程可转到线上进行。失去了现场指导的氛围,课程的体验稀释或降低,所以不能照本宣科,但若巧妙利用线上资源及功能,可填补或甚至加强学习成效,另辟蹊径。线上课程的收费,一般比实体低,然扩散度广,不受地域限制,此消彼长,也许正是成长的契机!

如果选择向少数人,而不是所有参与者收费,就形成了打赏、文化付费、贵宾卷等机制,可与公益宣传模式相结合。

三. 直播带货

直播主可向观众推介相关产品,从中赚取抽成。这假定直播主有一定的关注群,且在选定领域中建立了威信,产生名人代言效应,不然就成了在线吆喝叫卖,庸俗不堪。

四. 广告赞助

广告赞助的最低级别是广告联盟(如 Google Adsense),以点击分成来赚取收入。然联盟以论斤论两卖肉的形式来贩卖流量,甚少顾及文创人的内容特性,因此收入微薄,可能连付水费都不够。

稍高一级者是中小商家的赞助。这类商家通常没有长期行销预算的企业文化,对数码营销一知半解,要说服他们掏出荷包,也许得大费唇舌。如果再遇上个人素质不佳的商家,还真是情何以堪。

高阶广告的投放通常源自品牌商家所雇用的广告中介(Ad Agency),品牌涵盖快速消费品、服装、电讯、旅游、娱乐、教育等等领域。达到这种级别的企业,每年都会拨出经常性预算,进行各种品牌和促销活动。它们一般通过广告中介,策划活动并寻找匹配的传播渠道。若要寻求赞助,你的任务是去争取部分预算,以期分一杯羹。

这里的关键词是“品牌匹配”。若要说服企业发配行销预算,直播内容须有深度,领域和受众明确,并达到某种程度的精致。“深度”通常源自精心筛选以及精准传达的生命体悟 –– 不是文创人兴之所至,走马看花,同温层里的相濡以沫。

大马市场的经常性行销预算,每年超越 40 亿马币,数码占据超过四分之一(10亿马币),且逐年增加(见数据)。然而,进入中文市场的预算,明显低于这个受众群的潜在消费。为什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中文群体不善于跟高阶广告中介打交道。

大马的高阶广告中介几乎全来自英语阶层,虽然它们的雇员乃至广告受众,很多都曾接受中文教育。大马中文文创阶层,对高阶广告赞助运作的知识,相对贫乏。夏虫可否与之语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就要看各自的造化了。

注:《人间烟火》向读者介绍高质的文创直播,欢迎提供资料。如果你举办课程或活动,可通过我们宣传,收取报名费打赏

Photo by Christine Roy on Unsplash

Related posts

【霜降】清空人生的行李箱

【寒露】生命若是一条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