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纸灯笼

黄筠娣

我出生的地方,霹雳州安顺胡锡康路,是昔日玻璃纸灯笼生产重地。是全国最大的出产地,还出口到其他国家呢。

可惜如今玻璃纸灯笼不再流行,大部分作坊都后继无人。

胡锡康路的前身是移民路,估计是许多移民聚集地故得名。

养猪种菜,经营小生意是该居民的主要入息来源。灯笼制作坊后来成为了其中之一。

我同一条小巷的邻居就有几个家庭式灯笼制作坊,他们都是亲戚。

制作玻璃纸灯笼头家都是全年生产,因为我隔壁邻居就是灯笼坊,所以对他们的流程非常熟悉。

每年农历四五月,就会有收购商驾着货车来收购灯笼,因为灯笼是易损货品,所以在上货方面都会小心翼翼。中秋节前后,灯笼坊休息几天,中秋后又开始一年的忙碌。

我老妈(当年快80岁)在退休后就开始在家制作灯笼赚取微薄的工资。

像她这样心灵手巧的 work at home 工人在贫穷的胡锡康路是灯笼坊林立的原因之一。廉价劳动力容易获得。

灯笼头家自己箍好铁线模型,然后再分批让工人带回家糊灯笼纸。简单的小灯笼如小鸡、小鸭、小松鼠只要两面糊糊就算了。如果是大鲤鱼、金鱼、龙等就会分成多道工序。

老妈的工作是糊玻璃纸,她领了浆糊、还有头家娘裁剪好的玻璃纸,铁框后在家一有空就制作。

九十年代老妈糊一个鱼头或者是小鸡才马币两分钱。一天可以糊到马币一块多钱。

头家会用555牌小簿子记录老妈的成绩,出糧是每年中秋节前。

每年老妈领3、400马币工资,加上头家送的一盒月饼和一只龙灯笼(龙灯笼是价钱最贵的), 她的欢喜是非笔墨能形容。

原本我认为老妈每个月赚那 3、40元,实在没有必要,不过几次看到老人认真对待,把糊玻璃纸当作重要事件的生活状态后就觉得自己不该打搅她的生活。

还有几次我感到她糊纸的样子好像禅定似的,就越发不敢阻止她了。

也许,一个老人还有机会赚钱,还有工资可领,还有头家认可,是该感恩的事。

玻璃纸灯笼非常美丽,摩登灯笼根本没有办法攀比。

在家乡的玻璃纸灯笼有 4、50种款式,都是灯笼师父们自己揣摩、发明创造的作品。我们的童年中秋节都是他们给点亮的。

感恩所有制作玻璃纸灯笼的师父和像我老妈一样的工人。

但愿你们永远幸福美满。

Related posts

阅读路上2:让听故事的人变成说故事的人

嘴巴干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