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财富自由

庄永豪

有一次我爸爸问我:“你想不想变有钱人?”我当时第一个想法当然是“想”!可是想是一回事,该怎么做呢?于是我开始上网找了一些理财方法,机缘巧合下我便与“他”邂逅了。没错这本书也是今天我要分享的好书——《富爸爸与穷爸爸》,作者罗伯特·清崎。

我相信这是一本让许多成功人士得到启发的书,很多人可能也有听过它的名字却没有去看过它。那为什么这本书会那么出名呢?我觉得可以用两个字——“清晰”来形容这本书、书里描述的场景、思想、人物和状况几乎可以说是现在这个社会上会碰到的。而透过作者描述富爸爸和穷爸爸的思维可以看出两人的思维有着很大的差异,而这在我看来就是富人与穷人最大的分水岭。

现在我们就一起分析富爸爸与穷爸爸之间有什么不同吧!首先书里的穷爸爸也就是作者的爸爸,他是一位有着博士学历和高智商的学校老师;而富爸爸则是作者的好朋友麦克的爸爸,他是一位没有完成初中课程,一直经营着自己生意的老板,他们两位都可以算是在他们职场里的成功人士。其中第一个鲜明的对比便是穷爸爸经常说“我负担不起。”;而富爸爸则会说“我怎么才能负担得起?”,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穷爸爸说这句话时已经为这件事画上了一个句号,不再去想它了;而富爸爸则是画上一个问号,他会去思考怎么负担得起那件事情,从而不断地去学习新知识。

首先,我们走进这本书前先要有一个重要的思维:富人不为钱工作。书里提出大部分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阻碍都会先指责他们的上司或身边的人,只有少部分人会在遇到阻碍的时候学习如何去跨过这份阻碍,从而学习到新的知识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在现今的社会上可以发现很多时候钱并不是万能的,那些所谓的高收入群体很多时候也会面临着债务上的烦恼,而这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让钱为自己工作,如何合法地减低税务,从而达到自己的财富自由。

作者在书中有提出一个例子——老鼠赛跑(RATE RACE)。在生活中我们会害怕失去工作、害怕付不起债务、害怕挨饿、害怕买不起自己想要的东西,导致我们需要钱来填补我们的恐惧,从而我们需要找更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然后又为了我们的欲望而消费更多的金钱随后陷入新的恐惧。那为什么大部分人都会走上老鼠的跑道呢?很多人应该也想到了。没错,因为现今的我们大多数都有上过学,接受过教育,仔细想想其实学校的教学方式更多的都是让我们读好书、考好成绩、进入更好的大学、将来找到好的工作,而我们也跟从学校的教育渐渐地走上了老鼠的跑道了。所以如果我们在做决定前经过思考发现问题,不被恐惧和贪婪影响才能逃离老鼠赛跑的恶性循环。

其次提到的也是很多人会有的误区: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作者认为只有当那样物品在你无需劳动就能获得收入的才算是真正的资产。例如当你购买了一套房子,其实那并不算是真正的资产,因为你需要交付水电费、杂费等等,这些反而成为了你的负债。但如果你把房子出租,从中收取租金那便是真正的资产。所以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真正到底有多少,只要是总收入高于支出,那就可以算是你的资产,资产并不会在短时间内给你带来大量的收入,而需要时间的累积。当你每个月的总收入以足够支付你每个月的日常费用和负债时,就已经开始步入富有了,所以大家可以在早期购买资产以提早达到自己的财富自由。

作者也提出富人是怎么投资的,让大家也可以对投资有新的认知。大家可能对投资有一些误解,投资并不是赌博,因为它并不是投运气,所以大家先不要直接对投资打上一个大大的打叉。如果投资是赌博,那股神巴菲特就不叫“股神”而应该叫“赌神”(幽默了一下下)。

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在生活中的两种投资者,大家可以参照一下。第一种也是大家最常见到的一种,他们会用钱来投资各种行业,比如房地产、股市等等来赚取其中的分红。第二种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就是会创造投资机会的投资者,通过找到原料厂商、加工厂商和购买产品的顾客。虽然他们可能对那些商品一窍不通,但也能透过联系将这些机会组织起来,从而创造投资机会,这些机会往往需要一些时间成本积累起来,但是却能获得巨大的成功。

如果你想成为第二种投资者,那你需要先学习三个能力:第一便是找到没被发现的机会,这点需要学习许多财务知识,逐渐地发现生活中的种种机会。第二点便是增加资金,因为增加资金不但可以让我们负担起投资时的支出,还能增加我们的抗风险能力,因此大家也要有存钱的好习惯。第三点便是如何把那些比你精明的人组织起来帮助你,可能你也不是真正懂得那个行业的专业知识,但你可以找到那些比你优秀的人,雇用他们为你工作,最终和你一起走向成功。

我只为大家介绍了以上几个重点,给大家一些新的理财知识和思维概念。如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这本书,增加自己的理财知识。最后送上一段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行动就没有成功”,希望大家可以早日实现自己的财富自由。

Featured photo by Towfiqu barbhuiya on Unsplash

Related posts

我想写到天荒地老

田径老师的收获

教会孩子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