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命婆

鹤顶红

前阵子家有喜事,小叔子娶亲,全家人忙着张罗婚事。依照男方那里的习俗,新娘入门进入新房后,需由一位“好命婆”亲手端甜水、米粉和鸡蛋给一对新人享用,寓意把好命婆的“好命”传递给这对新人,希望他们也能像她一样幸福美满。

好命婆是从男方亲友中挑选出来的女性长辈,成为好命婆的先决条件是,该名妇人的配偶健在、儿女双全、子孙(内孙和外孙)满堂。要按这个标准来找的话,在现今时代,好命婆真的是“万里挑一”了吧?

一对新人用的餐具、餐饮也只有好命婆碰得,其他“没那种命”的人也得有自知之明,眼看手不动,免得落人口舌,让这些喜庆之物沾上“晦气”。将来人家要是过得不美满,今日的殷勤之举倒变成“祸源”了。

长这么大以来,还是第一次在婚庆习俗上感觉自己是“不祥人”,只因为膝下无子女,在这里自动归类为“不好命”的女人。不只是我,场上那些女士,不管是事业有成的失婚女高管、桃李满天下的单身女老师、儿女双全但没有孙子的家庭妇女、儿女双全,子孙满堂,但丈夫已不在人世的老婆婆……通通都不算好命。明明平日里,大家的生活都过得不错。放到这个量尺下,却成了“有瑕疵”的一批人。

有人结婚的场合,就逃不过有人被催婚的命运。七大姑八大姨围着单身女性,七嘴八舌地问:“你为什么还不结婚?” 也甭管别人怎么想或有什么难言之隐,只管把自己根深蒂固的那套观念强加在人家身上,什么“女人一定要有归属”啦,什么“你不结婚,你父母会很担心”啦,也不管人家越来越无法管理他的表情。最后自己过足嘴瘾了、“疏导”后辈的任务达成了,却给别人种下一大片心理阴暗面积。

要到了什么时候,这些人才能明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呢?

要到了什么时候,这些人不再以婚姻状况、生育能力来衡量一个人是否“好命”呢?

我们每一个人,在这充满挑战的人世间努力活着,自力更生,把小日子过好,无病无难无灾,难道还不算“好命”吗?

如果人人都能把握好界限感和分寸感,聊天的过程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欲语还休和无奈的苦笑,憋着一腔怒意,憋出内伤。

只能说,这是不同时代的价值观碰撞出来的火光四溢。上一代人,尤其是女性,之所以如此看重婚姻和子嗣,倒也不难理解。她们多数受教育程度不高,缺少谋生能力,只能出嫁从夫,老来从子。对她们来说,婚姻是唯一通往幸福的那条路,让此生有所依靠。无论如何,女人都得找个好归属,还必须生养众多,才有安享晚年的福气。

我们不能说,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毕竟她们以过来人的生活经验告诉你,她们就是这样获取大半生幸福的,“好命婆”就是幸福美满的表征。在过去的那个时代,这种观念也许是普世的价值观,也是生存条件之一。靠孩子扩大家业、实现阶级跨越的家庭也不在少数。

只是现在随着科技、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婚姻和家庭的看法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更加强调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渴望拥有自由和选择的权利。婚姻只是一个选项,子嗣也不再是防老的工具(我们这代人其实更怕被孩子啃老)。这一点,上一代人也许不能完全理解,他们觉得找不到对象或没有子嗣是人生一大缺憾,必须积极地推后辈一把。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生活经验都是不同的,而且都不是一朝一夕生成的,就像在地的深处盘根数十年的老树,要连根拔起岂止不容易,简直要命!所以,改变别人是一件多么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两代人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改变不了谁,认清了这一点,就不会白费力气去跟长辈争个面红耳赤,落得不欢而散,还心怀芥蒂。不如一笑置之,讲一个笑话圆场,自嘲一番。

“你为什么还不结婚?”

“因为我有病。”

“啊?你有什么病?”

“选择困难症。”

Photo by Sasha Freemind on Unsplash

Related posts

赴一场文学飨宴 —— 2022年第十六届花踪文学奖

日子数着数着就数完这辈子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