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美食国度

陆国良

爱尔兰人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食物,至少问了几个道地的本地人,都是这样回应。他们的饮食多结合了四周欧国的饮食文化,如意大利、加勒比海周国、英国、法国等地的料理方式。本身认为较为清淡健康,除了面包糕点。当然这是普遍欧洲人的饮食习惯,每一餐几乎都有面包糕点,因为那是他们的碳水化合主食。初到此国,虽然有心理准备会啃比较多面包,还有身边人总调侃很难找到自己习惯的米饭,结果出乎意料的是米饭竟然不难找,而且还是从巴基斯坦进口的健康拔丝马蒂(Basmati)香米,价钱还很意外的亲民呢!

身为农业国的爱尔兰,自然少不了新鲜的蔬菜水果、五谷、畜牧产品,如各种肉类、奶制品和鸡蛋等食材,价格都特实惠,而且新鲜得让人手痒,想多丢一些进入篮子里买回家。还好感谢自己的自制力,不介意一周内多次借由跑步的时间逛超市,坚持每日都吃最新鲜的食材,以善用现有的地域优势。还有,到处都可见到不同的烹饪膳用药叶和新辣咖粉,反映出本地料理的习性。这无非是我理想的烹饪方式,因为这些天然的调味料可以烹饪出食物本身的味道而不需额外的调味料,亦可以保持最佳的生理状态,避免各种的文明疾病。

我每日下班后,最享受的就是自己安静地处理食材,一刀一划地将鲜艳的食材切小,然后将不同颜色的食材排列在平底锅里,以低温烹煮,然后均衡地撒上不同的膳用药叶和少许的盐,等饭熟后又将这些煮过的食材排入饭里,打入一粒鸡蛋,撒上葱花,就成了不折不扣的砂锅饭了,只是这里还没找到真正的砂锅,只能用普通的碗来充当了。这样的吃法配合了间歇断食的方式(每日八小时内用完两至三餐,十六小时断食)和每一周至少运动三次(每次至少一小时),我竟然在一个月后瘦下了整七公斤,出乎意料之外,还加上之前偏高的血压也正常了。

我兴奋地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家人,并将烹饪的过程用手机拍下,附上字面解释发给他们,结果换来的竟然是:“你的肉呢?天气冷不吃肉行吗?” “减这么快,头发是不是掉很多?” 读了这些信息后,我哭笑不得,我有放肉,只是比平常少,大概是所有食材的五分一,蛋白质的来源多来自蛋、菇菌类和豆类,不一定都从肉类摄取。这样的减重法确实很激进,但我很清楚要注意身体的反应,如果一有不适就必须停止或减缓实行。这个现象同时也证明当初在家乡时的饮食过剩了,如今的饮食才是均衡和足够的。当然我还是很想念家乡的美食,只是眼不见就可抵御内心的欲望,日子会较容易过些。

同屋的印度大叔喜欢大显身手,常烹出传统的印度咖喱美食,呛鼻的咖喱辛香常充彻着整间屋子。有幸我不是印度美食爱好者,虽然咖喱香非常诱人,我还是无动于衷。只是屋里的尼日利亚学妹就完全沦陷了,常向大叔讨教烹调咖喱的方法,偶尔还骗得品尝美食的机会,高兴不已。交谈之下得知原来尼日利亚的煮食法与印度相似,使用许多的辣椒和辛料。相较之下,意大利的屋友则与我同出一辙,比较看重饮食的均衡和食物的原味,而且意大利的烹饪法使用很多膳用药叶和辛料,以慢煎和烘烤为主要料理方式。一个屋檐下出现四种不同国籍和地域的烹饪法真是难得,只是我还没机会让大家见识属于华人的传统烹饪手法,主要是因为这里很难找到所需要的中药和食材,如香菇、红枣、木耳、料酒、黑醋、各样腌制食物如四川菜、梅菜、酸菜等。单是想象这些食材,都足以使我垂涎三尺。当然,我不是厨师,相信我们中华厨师或任何对烹饪有见地的华族同胞们绝对可以将任何的食材变成美食。

离科克郡三小时车程的爱尔兰首都 ——都柏林,是齐聚最多华人或亚裔的地方。听朋友说,那里最可以找到我们华人的传统美食或所需要的烹饪食材,上网搜寻后确实也得到相关的资料。很兴奋的是,上头建议我下星期前往都柏林参加一项全国性的大会,届时我就有机会邂逅这些似乎盼了已久的食物或食材了。我很佩服华人对食物的执着,只要是有华人的地方,就肯定有华人美食的痕迹,而且极少身处异族群中的中华文化会完全被当族同化,至少中华美食是被保留着的,不然不会到处都有唐人街出现了。在爱尔兰人眼中,华人的食物或烹调手法是很独特的,相比他们自己的饮食文化,就会出现很明显的逊色,尤其是当你好奇想知道更多关于他们的食物时,善于演说分享的他们会突然明显地出现词乏,然后会借机转话题,这时身为华人的我就会感到无比自豪。

Featured Photo by Leon Seibert on Unsplash

Related posts

阅读路上2:让听故事的人变成说故事的人

嘴巴干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