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国芳
我在桥上看见了老婆婆。她蹲在地上兜售纸糊烛台,让游客放到河上。这是华灯初上的越南古镇会安,墙壁上的黄漆温暖柔和,屋檐悬挂七彩灯笼,两岸游客如梭,河上灯影绰约。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如此梦幻的景色算是顶流了,可以填满无数的社媒网页。
这是我第二次到会安。第一次是十多年前,和太太带着刚进初中的女儿到来。有些地方随着年月破败,会安却越发精致起来了。我寻不回印象中排满瓶瓶罐罐浸泡着蛇和爬虫的海南中药行,它们应该都变成了精品商店。这是一个供“表演”的城市,所谓的在地生活,是表演给游客看的。这样的古镇中国不少,铺着石头的小路穿过城墙,两旁都是贩卖纪念品和美食的商店。要如何避免这种旅游陷阱呢?凡是一般人可以带着甚少出国的父母去参观打卡的,就尽量别去了。
这次我其实住在岘港,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靠海的城市溜达。我住在海边的小旅舍,每天早晚趿了拖鞋到沙滩发呆,也沿海来回五六公里跑过两遍。第一次穿了跑鞋在堤边跑,隔两天把拖鞋留在椰子树下,在沙滩上赤足跑。我喜欢脚上沾着沙涉过浪的踏实感觉,也喜欢水的声音,不管是海浪、水流、或是拴在码头的船只随波漂浮所发出的咿呀咿呀声响,都让我放松。
上次没去的大理石山,这次用电召车去了,在排队等待上山的升降机时,在手机上完成了一篇专栏稿。山洞里有众神像和十八层地狱,山下有摆卖大理石雕神像的店,有些还没完成,身体的某个部位藏在石头里,等着被释放出来。我有些恍惚 ——好像来过这个地方?又或是泰国或寮国的某处?它们的格局都一样:山、洞、石和神像。
我约了同一辆电召车到会安作黄昏游。先雇个导游,了解古迹和建筑的历史,然后随意乱逛。走到桥上,就见到这位老婆婆了,烛光映在她爬满皱纹的脸上。我买了个烛台,她递给我一支尾端系有小篮的竹竿,让我把烛台低放到河上去。烛台漂走,我该许个愿吗?不知道。不过现在我可以理直气壮地蹲在她身旁拍她照片了。她很配合,笑嘻嘻地摆出几个姿势。
桥上的游客来来往往,不少年轻和漂亮的人。我的手机相簿里有一幅几天前在曼谷纪伊国屋书店架上拍下的封底相片,后来想不起是哪一本书了,网上也搜索不到。那几句话是这样说的:
世界那么小,许多分了手的情侣也迟早会看到对方年华逝去
男方秃顶,大肚子,仍为生活奔波,
女方憔悴苍老,智慧并无长进。
当初分手,都以为不难找到更好的一半
事与愿违,只留下不可弥补的创伤。
![](https://fukan.my/wp-content/uploads/2025/01/IMG_2921-768x1024.jpeg)
Featured photo by Hoi An Photographer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