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玉
Youtube 介绍我一个视频,是一个人挑战自己,在三十日内,品尝不同店家的鸡饭。这个以 “男人厨房”为名的美食博主林粱瀚,在今年的5月中发起“挑战30天吃30家鸡饭”,到雪州和隆市各个地点,再到家乡马六甲连扫3家鸡饭餐厅,完成30天吃32家鸡饭的纪录。
哗!天天吃鸡饭,不会觉得腻吗?
在马来西亚,鸡饭是一道国民美食,不单单是有华族引以为荣的海南鸡饭,友族餐厅或摊档也有不少售卖此类餐食。
星期六,煮夫煮妇放假,不煮午餐,去街上买鸡饭来吃。这个卖鸡饭的老板,是我们同学吕秀玲的哥哥。他是福建人,不过,烹煮海南人的鸡饭还是不错,味道很好,很快就卖完了。
鸡饭粒
我朋友黄兴义说,他们曾到过马六甲市中心,吃著名的圆圆如鱼丸的鸡饭粒。等着进饭店的几十名顾客,竟然从它的门前排队到街上!然而,终于吃着抢买到的鸡粒饭时,却不觉有什么特别,感觉和一般鸡饭的味道相差无几。
残酷的事实是——相隔不远处,另一间同样的鸡饭店,却门可罗雀,看不到人影。两家鸡饭粒的店,都有个共同点,就是门口都摆放着贴上香港著名食家蔡澜相片的展示牌。
他补充说:“有时候所谓的名牌,却是羊群效应所致!”(摘自互联网 :“羊群效应”是说一群的羊,本身是无纪律的组织,平时大家乱哄哄地各自找生活。然而,只要有一只领头羊,带着它们去哪一个方向,其他羊儿就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跟着头羊的行动。 “羊群效应”通常用来比喻人类都有一种盲目跟风的心理。)
我们本地人,也不一定会喜欢吃鸡饭粒。在家里,我二婶是海南人,偶尔煮鸡饭,也没有做圆圆饭团式的鸡饭粒。我们乡下人,煮一大锅饭一起吃,哪里有闲情去搓一粒粒饭团?
小时候去店里吃鸡饭,是“奢侈”的享受。
我老同学美珍说,她是在新加坡生活过后,才从邻国知道,马六甲有卖一粒粒的鸡饭团。她丈夫第一次吃鸡饭粒,还以为那些是鱼丸。我也是,直到中学时代才接触到这样的鸡饭粒,也不会惊为天人。直到现在,都是会选吃普通的鸡饭。
有人说,“鸡饭”这个名称,是有一点不太贴切。如果照字面的解释,鸡饭,是鸡吃的饭粒吗?我记得很久以前,邻居马来小孩开玩笑地说,nasi ayam ialah nasi untuk dimakan oleh ayam。
如果配有鸡肉、鸭肉的饭食,就叫鸡饭或鸭饭,那么,用红烧牛肉、羊肉,或香煎鱼片佐食的饭类,又好像不是称为牛饭、羊饭或鱼饭呢!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另外,以猪肉成为佐料的饭食,又不叫猪饭。因为呀,猪肉可以做成五花八门的餐类,可以是叉烧 、 烧肉饭,可以是卤肉饭,可以是酸甜肉饭,又有猪扒盖浇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