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丝林
在马来西亚的你,是否听过什么是 Sistem Latihan Dual Nasional (SLDN)?
至少梦想成为一位老师的我,在成为老师几年后才知道这个东西。SLDN 在华文里应该被称为“国家双元培训系统”。简单来说,这些学生会一边工作,同时一边完成学业获取文凭。在马来西亚,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进入麦当劳工作,当然也有例外被派去其他餐饮店的,不过在我的学生中,他们被简称为“麦当劳的学生”。
一开始收到消息,这些学生将被纳入学校时,作为一个中五历史老师的我,是带着满满的抵抗情绪。或许不只是我,大部分的老师应该是带着复杂的情绪去面对这些学生的。他们一个月上课的时间大约只有五到十天,是普通学生的一半。有时候一个月里,老师只会见到学生一两次,而这批学生却要和普通的学生一样面临着同样的考试。一开始,我真的无法理解为什么政府会开放这样的学习方式。
我心中有很多疑问。到底什么样的父母会让孩子在16岁的年纪就步入职场?而且还只是在麦当劳工作。他们是否知道他们的未来将和过去的朋友不一样?在16岁就决定了自己的未来,难道不会后悔吗?
我记得我第一次见到这群麦当劳学生时,他们就像普通的孩子一样,爱玩、上课爱聊天、有些小调皮,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第二次见面时,一切都有所改变,短短的三个星期工作,似乎把这群原本应该享受青春的青年蒙上了一层疲惫,以及不是他们的年龄应该有的成熟。
短短的三个星期,一个学生工作回家时被罗里撞伤,差点连命都搭下去;一个学生在工作时被后厨的机器压碎尾指,书写变成了困难的事。几个学生渐渐逃课,原本还算及格的出席率在工作后变成了一盘散沙。我甚至对进班教书有了莫名的恐惧,因为我不懂我是否能够把这群学生教好,而他们的未来要如何靠我们老师帮忙改变?
几个月的相处后,我发现反而是学生给我上了一课。这一课的名字叫做“挣扎”。
这群麦当劳学生里,当然有家境富裕,单纯想要逃离学校而选择了国家双元培训系统,但更多的是生活的无奈。我并不是新老师,所以碰见穷苦的学生、家庭背景复杂的学生、父母不想管的学生几乎已经是常态,甚至不会掀起我心中的一丝波澜。但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在苦苦挣扎的家庭。
父母等着孩子的工钱养家,
父母离婚孩子却被各自抛弃,
疫情引起的失业,
要扛起养育责任的长子、长女,
以及一些被放弃的孩子。
他们或许根本没有选择,因为每个人的出生都是不公平的,大家的起跑点都不一样,我们怎么强求他们同时间到达终点呢?有些人出生就在罗马,有些则生在泥潭里苦苦挣扎。临近SPM考试时,我问了这群孩子一个问题:“你们未来想当什么?”
这是一个很正常的问题,但是我记得那一天班上变得鸦雀无声。除了一两个学生思考后说他们想继续升学以外,剩下的学生,我在他们眼里看到了迷茫。我曾无数次地问过学生,工作是否很累。而答案大家都心知肚明,没有一份工作是不辛苦的,也没有白吃的午餐。看着其他班的学生可以正常上课,只需要专注功课和读书就好,再看看这群疲惫与沧桑的学生,我心里感到一阵悲凉。
“麦当劳的学生”在我的学校似乎是一个贬义词,他们每次来上课都特立独行,远远的你就可以分辨他们是“麦当劳学生”还是普通的在校生。因为他们没能力买校服,所以他们一直穿着麦当劳给的衣服。这件衣服是一个恩赐,又同时是一个枷锁,紧锁着学生的未来。这些天真的学生不知道,其实他们真的很幸运,至少他们有父母护航一路走完他们的求学路。他们不需要苦苦挣扎,也许只要伸手,他们就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作为来自一个家庭和睦的老师,我有时觉得自己没资格去责备学生的不上进,或是他们的不用功。因为学生的苦,我没有经历过。
但是,难道这些孩子就应该随风漂流吗?我不是圣人,我自认没办法拯救每一个学生,但是能救一个,我就会努力地去救他,哪怕可能结局并不是美好的,因为这个不是童话故事。
也许有一天你去麦当劳,会看到稚嫩懵懂的脸庞,他们努力地学习着,可能他们会犯错,可能他们做得不够完美。但如果你看到这些“麦当劳学生”,请给他们更多的包容,少责备,多鼓励。
但愿每个孩子都有父母保驾护航,
但愿每个青少年都可以享受自己的少年时光,
但愿这群被称为”麦当劳学生”的孩子可以展翅高飞,飞向自己璀璨的未来。
作者就职于Kolej Vokasional ERT Azizah。
校园故事:欢迎投稿,提供稿酬。前往 ≫
Photo by Andrew Leu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