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好梦
如果不算中学做过的兼职,大学毕业后的两年,我走了不少弯路。
换了几份工作、待过不同的行业——补习老师、客服、幼教,现在准备进入医疗领域。一路上,有太多时候我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够稳定”“是不是太软弱”“是不是抗压性低”。直到现在,我才明白,所谓的职场成长,从来不是一份漂亮的履历,而是在一次次经历中,对自己越来越了解。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马来西亚当补习老师,做了一年多。那时候的我,对未来其实没有太明确的方向,只知道自己喜欢教育和心理,希望做跟小孩有关的工作。后来我决定到新加坡发展,想着继续做幼教或教学相关的工作。结果第一份在新加坡的工作,是补习中心推荐我去尝试他们的行政与客服岗位。
我做了三个月就离职了,原因不是“吃不了苦”,而是我很清楚地感受到:那个岗位的性质完全不适合我。我不抗拒挑战,但我抗拒长时间处在被压迫、被情绪勒索的环境里。那段时间,主管经常对新人冷嘲热讽,甚至连我要去上厕所都会听到阴阳怪气一句话:“去吧,去到消失也没关系。”我知道,她口中的我,根本就不是我。我很努力忍耐,但我也知道——不是所有不适合的事,都值得强迫自己留下来。
后来我重新进入幼教行业,半工半读,花了五位数新币去进修。看起来像是终于找到方向了,结果没想到才半年不到,我又面临离职的念头。不是因为我不喜欢孩子,而是因为环境让我越来越压抑。每天上班都提心吊胆,生怕做错一个决定就被骂。有一次我只是从校长的二选一选了自己原来的班级待着,她就骂我:“你肯定是为了轻松才这样选,身为老师应该不管待在什么班都可以。”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我不是被栽培,而是被折磨。
也许,有些人会觉得:“你怎么工作抗压能力这么低?”“怎么那么容易就想辞职?”“当你开始有家庭压力就不会那么想辞职了。”但只有我自己知道,那种身心长期被消耗、无法痛快呼吸的感觉,是多么痛苦。
我曾经以为换工作是退缩、是失败,但后来我渐渐发现,每一次“换”,都是一次对自己的忠诚。是我愿意面对不适合自己的现实,而不是硬撑着、熬着。我越来越知道,什么样的团队让我焦虑、什么样的文化让我安心。我开始清楚自己需要被尊重、被信任的空间,也更勇敢表达“不行,我不要这样”。
现在的我,正在面试一家医院的岗位。那次面试结束后,我第一次感受到:我不再那么慌了。不是因为我变得特别强,而是我终于开始明白,自己可以走得慢一点,往哪儿走,都是往前走。
职场成长,不是你做了多久,而是你有没有越来越懂得为自己着想。成长不一定要“忍”,更不是“熬”,而是你能不能在一次次选择中,越来越不委屈自己。
我们都不完美,我们都可能走弯路。
我还在路上,但我不再慌张。
因为我知道,
只要愿意走、愿意尝试,
每一段路,都会算数。
晚安好梦没有粉饰“频繁换工作”背后的挣扎,而是诚实书写在职场的跌跌撞撞中逐步认识自己的过程。晚安好梦一次次经历不安和自我怀疑,想必也听过不少“吃不了苦”、“抗压能力低”之类的批评,但也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她逐渐看清自己的需求,也一点点滋养前行的内在力量。
陈玉莲
参加《耕心同行》半年或一年练习计划,学习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为自己滋养身心,培养前行的力量。
了解更多点这里

耕心生命教育让每个人通过深耕内心世界,更新原有的生活模式与信念,走向生命的成长与自我实现。 了解更多 ≫
鼓励大家通过书写,回顾生活中那些促使自己成长的瞬间,探讨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深刻联系。
欢迎投稿。文章一旦获选,可获得由耕心生命教育盛情赞助的 RM50 稿酬。更多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