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果园养牛记

【马华文学馆推荐作品】水生 — 养了几年牛,对牛有深一层的认识;对牛的智慧,更佩服得无体投地。果园中种牧草,四周围有刺的铁线当篱笆,每两条铁线相距十英寸,这已很有效地阻止牛只跑进去。只有一只例外,我每天到果园,都看到它在草坪内吃牧草。有一天,我拿了张安乐椅,悠闲地躺在榴裢树荫下,等看这只天才牛怎样钻进草坪去。

Read more

旅行不是美好人生的代名词

林咏涵 — 26岁那年,我学会一件事:要投资在自己所能掌控的事情上。最应该好好经营及关爱的,是自己。身为员工,我会把工作做好,但却千万不可以为它卖命。我不再为出国公干的机会感到光荣,反而想要创造及踏上完全属于自己的旅程。

Read more

今天,我遇见十七岁的自己

张美莉 — 那时,我有一本可以上锁的日记本。我常在学习之余,偷偷看他,偷偷纪录少女情怀。那一本爬满了爱慕之情的日记。他和她在一起后,我一一重温了日记里的心情,再将日记,全数撕毁。来不及写满的少女情怀啊。剩下半本空白的页面,让妈妈拿去当电话记录簿。

Read more

儿子的功课

陈玉莲 — 七岁儿子君亦的第一只宠物 —— 打架鱼小靛死了。他泪眼汪汪地饮泣。我把他抱在怀里,跟他说:“妈咪知道你很伤心,你要哭就哭。” “哇…… 我刚才看他还好好的…… 一下子阿姐就讲他死了。” 再次遇见“来不及说再见的痛”,我的心还是揪着的,在心中已结痂的伤口,慢慢地又裂开了,丝丝的血缓缓地流出来。

Read more

旧地故人

阿简 — 风尘仆仆的十四个小时,前一晚自新德里傍晚五点发车, 巴士总算到站。走到巴士后方,握着铁梯爬上车顶。解开绑着的脚车传给在下方等候的检票员。整辆脚车好像从战场回来。 六月初夏,旅游重镇玛娜里公交巴士站熙攘依旧。

Read more

行夜

郑诗傧 — 这样的夜,总是让我想起年少时候打工搭公交车回家的日子。许多夜,都曾遭遇野兽出没,虽然最后都逃出虎口,但我再也无法一个人在夜里安稳自如地走着。

Read more

跳高

纪忠孝 — 大馬前跳高州手叶耀光先生曾是我的同事。我从他身上看到:我们常自我设限,老是”跳”不出既定的框框,因太多的失败经验而胆怯。其实,我们绝对有能力勾勒出自己的人生样貌。

Read more

文具店

黄晓瑾 — 这家位于太平的文具店,我到过几次,光顾几次,也拍照几次。每次都感觉熟悉与亲切。仿佛再遇童年。(内有更多图片)

Read more

从家出发

苏凯达 — 我和杜进庭都是土生土长的麻坡人。在一次当学校志工带活动后的聚餐,我们聊起了家乡,感受着彼此对麻坡的浓厚感情。我们发现,自己对于家乡的认知也只是凤毛麟角,心里不禁自问,还有多少麻坡故事是我们不知道的?(内附视频)

Read more

咸鱼

张泰顺 — 开民宿至今,最多的一句:像你这样放弃新加坡的一切做自己想做的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呢。而我一般会礼貌上回答:其实我能够改变生活,是想到20到30年我都会做我不喜欢的事,就觉得可怕。这个社会很可怕,像慢性病毒渐渐蚕食人类直到变成咸鱼。

Read more

腊戌初阳

胡国星 — 我后来才知道这里的华校原来都是不正规的。腊戌在缅甸北部,为该国最大的华人聚集地,新闻偶有报导的果敢战事,距离这里不远。(内有更多图片)

Read more

摩苏 — 木偶祭煞

李永球 — 根据传统,凡庙宇新建落成晋宫,就有“煞气”。这种煞气会令人冲煞而死,所以得聘道士做醮,兼请木偶戏班来一场“嘉礼踏宫”,也即是“摩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