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Jayden 的海马

胡国星 — 执教一年,最大感触是,阴暗的总是大人,不管家长或老师,成人的心若黑暗,如何引导孩子走向光明?Jayden 还是 Jayden,行为依然怪异,还是没有朋友。莫怕,孩子,学校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继续往前走,你会发现,前面有光。

Read more

口琴的故事

马连辉 — 当年初学时用的是马幣$3的中国英雄牌24孔複音口琴,那两把英雄牌10孔和22孔單音口琴也是那时候买的。高中二年级时以马幣30元买了一把德国制造的和來複音口琴,隔年为配合口琴演奏会再以马幣60元买了另一把和來十二孔半音阶口琴。这两把最富有记念意义的德国琴前后耗光了我三年的储蓄。

Read more

谁来打救我

张美莉 — 我看到了两件老旧的沙发分布在客厅和饭厅一角。两件柜子。一架冰柜。一架钢琴。一个饭桌在客厅的正中央,还有三个塑胶椅。柜子、钢琴和冷气机,都用大片的塑胶袋包着。坐下后,她神来一问,「妳们是李光耀派来的吗?」

Read more

我和祖母的日子

江心 — 我是祖母的小助手,偶尔她的牌友来了,而她还在忙其他的事情,就会要我为她看看牌。那是一种满是字符的“六虎牌”。现在怎么都记不起来玩这种东西的规则,但是当时七岁的我却已经懂得守住她的钱,不让其他嫲嫲赢了去。

Read more

黄金之城

杨觉昇 — 印度的杰伊瑟尔梅尔(Jaisalmer Fort)位于拉贾斯坦邦(Rajasthan)的塔尔(Thar)沙漠边缘古镇,是一个非常讨喜的“黄金之城”。走在老城的石板路上,厚重的文化,浓郁的历史,冲击着所有感官。袅袅的香烛味,驱之不散;萦绕的印度曲调,绕梁三日。建筑物的上下左右,精雕细琢的石雕、砖雕、木雕,充斥整个瞳孔。

Read more

邹波

Pensy — 洛杉机火车总站外有条墨西哥街,从远处就可看见人群,热闹得很。朋友从那里回来后兴奋地跟我说,一定要去吃某档的鱼肉墨西哥卷饼。我在卖印第安人饰品的摊位前面遇见邹波,一位连我名字都还没弄懂就决定要请我吃饭的河南人。

Read more

美罗散记

廖文烈 — 早在清光绪年间,华人就在这落足,有墓碑作证,我曾祖父坟墓旁边就有个清光绪的墓碑。美罗的历史发展和霹雳州其他地方基本没两样。直到日军入侵马来亚开始,美罗这个地方开始在历史留名。因为离开美罗不远的一座小山,大家都习惯称呼美罗山。这座山头成为了联军(136部队)和马共的共同抗日大本营。霹雳马共的领导就是大家都熟悉的陈平,当时马共的战斗力就以霹雳州的最强。

Read more

建国戏院的辉煌与没落

张南周口述 — 居銮历史最古老的戏院,当属南峇街建国戏院。今天的人肯定不会知道,当年建国戏院的座位是一条长长的木凳,没有座位编号,提早入场的观众必须自己用手帕绑好“霸位”。

Read more

无缘社会

张美莉 — 这些人,都像一个孤岛,慢慢地沉没了,连求救声也发不出来。在我的关爱乐龄大使义工服务中,的确接触到不少独自生活的孤独老人家,例如 Mr. Ler。情况还不至於到无缘死。但日本的无缘社会现象,会不会是一面镜子,照向我们的未来?

Read more

国庆先生

黄晓瑾 — 他正是国庆日出生,是好友的表弟,住在吉隆坡。恰好回乡探亲,因而认识。当年我们13岁。对一个住在和丰的乡下女孩来说,来自大城市的男生气质是很不同的。记得国庆戴了一副眼镜,斯斯文文,一身白色,貌似有点白马的样子。宴会上,他好几次在远处注视我,让我有点害羞腼腆。

Read more

客家土楼

江心 — 我们匆匆走进客家土楼,它看起来老旧,没修筑,仍有几户人家住在那儿,饭菜香从残旧的土楼里飘出来,渗着客家炒猪肉的香味。泥土砌成的墙块,圆圆围成圈,这就是相片中、纪录片中看过了无数次的土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