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 Fogelberg: Leader of the Band
方路:卵生乡愁
赖国芳
初中时我就读北马国中,一届十几班,两班是华裔生,其它都是巫裔同胞。每周一两次的华文班,从老师到学生,都好像在敷衍。课本选文文白混杂,教到文言文,老师把白话翻译抄在黑板上,好像学文言文就只是如此。到白话文,大家都如释重负。白话文里,一定有朱自清的<背影>。
涉世未深的初中生,对“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能领会几分?总要过了许多时日,或许还要走了很多冤枉路,才能读懂“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他的儿子”。而那儿子,才惦记起他的父亲来。
丹佛格柏(Dan Fogelberg)的<Leader of the Band>,写的也是父亲的回忆。他的父亲生為木工的小孩,少小离家,多年辗转,最后在小镇终老,成为乐队指挥。丹佛格柏忆起父亲严厉却慈爱的教诲,感谢他赋予自己追随梦想的自由。副歌这么描绘老年父亲:
乐队指挥已经疲倦,目光苍凉。但是,
他的血液流淌在我乐器间,歌曲在我灵魂中居住。
我一生都在拙劣地模仿这个人,
如今成了他活生生的见证。
丹佛格柏说:假如一生只允许我写一首歌,便是这首。
大马诗人方路也有几首关于父亲的诗作。<卵生乡愁>写诗人回到渔村故乡。父亲是老渔民,眼角膜已经退化,关节患上风湿,卧房散发“虎骨酒浓烈的药味”。他陪父亲经过旧东家的冰厂,里头“仍传来冰块搅碎的回音/似乎坚持要讨论有关冷冻的心事”。两人到镇江庙上香。诗人心照:“这里无疑发生过一些事”。这事让人伤心欲绝或难以启口?他欲语还休。午后微醺,父亲在香炉和神主牌旁闭目养神,诗人则用“潮湿的唇语”,孤单地与海洋进行一场寂寞的对话。
朱自清作《背影》时,年方二十一,和刚萌芽的新文学运动一样年青。五四经过百年,到方路,已是南来祖先的孙辈。中华文字历尽沧海桑田,亲子却是隽永的题材。
方文山作词的<落雨声>,对游子心境落刀更深。落雨声像一首歌,游子“越头勿敢听”,感怨自己是断翅的鸟儿,忘记了“当初离开是为啥”,现在想起来只觉心肝疼。江蕙的倾吐,如痴如醉。想接阿母来住,要趁早啊。
本文所提及歌曲视频
可点击此处观赏
Dan Fogelberg(绘图:朱明富)
资讯:
<Leader of the Band>词曲:Dan Fogelberg。
<落雨声>词:方文山。曲:周杰伦。
2016年1月15日 马来西亚 星洲日报 《人生一曲》系列
方路:卵生乡愁
在海和一滴水之间栖息
鱼
属于卵生的静物画
比如乡愁
我在父亲的卧房找到船的形体
彷彿用浪花脊椎骨构成的海洋标本
且患风湿的龙骨架从侧面看明显是属于晚年关节
海水洗礼的这一生像浸在虎骨酒浓烈的药味
鱼在海洋
产卵
其实是共生的一种
网状式体温
我陪父亲回渔村经过旧东家的冰厂仍传来冰块搅碎的回音
似乎坚持要讨论有关冷冻的心事
街尽头的鱼行还认真存放上世纪的保鲜桶
准备和父亲退化的眼角膜交换一场雨
很多时候
鱼面向海
更多时候面向
孤单
且沙滩上搁浅的捕渔船此时看起来像海洋放弃的潮汐
父亲是其中一瓣捡起来已经是落单的软骨
灯塔不再辨认是不是可以继续用来对照船的形体或受伤的鱼卵
在防风林拍击的海涛好像不断摇晃我无童伴的鞦韆架
鱼用鳞片
包围海洋
一层层
向内成长的寂寞
我和父亲在渔村镇江庙上香这裡无疑发生过一些事
烟香散开后父亲就依照午后微醺的香炉一心一意养神
高低不整齐的神祖牌陈列起来很像安静的浪
安抚父亲的未来是不是可以安心闭目眼神
海是多层次之间的雨
比如鱼和鱼
之间
潮湿的唇语
我在父亲的卧房找到船的形体
彷彿栖息在海洋唯一的脊椎骨
在回家路上父亲用旧报纸细心包好晚年的鱼眼睛
或许想保留一滴水和像乡愁的卵形眼泪
支持作者
喜欢这个作品?请略表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