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岛头 · 丰盛园 · 海南村

欧宗敏

这本英文小书,薄薄的(约50页),几乎一半是插画,一会儿就阅读完毕。书名翻译成中文是《从白云山路到峇眼惹玛——甘榜故事》,书里提到的几个甘榜,其中一个是我的家乡,这也是促使我翻阅的原因。

这本英文小书是我的选区州议员办公室出版,浮罗池滑是我的选区。该区前州议员曾经推动“社区故事”计划,以发掘地方文化历史。2年前该区有6个巴士站画上巨型漫画,分别描绘不同社群的文化与生活方式,凸显该区的多元族群、多元文化的特征。州议员的点子颇有新意,也获得大众赞赏

刚刚过去的全国大选,州议员换了人选(同属一个政党),依然大胜当选。新科州议员持续“社区故事”计划,同样发掘族群与社区的历史文化,这次形式有变,改为出版书籍,免费赠阅。《从白云山路到峇眼惹玛——甘榜故事》里提到几个甘榜的社区,俗称“湾岛头”,有头自然有尾,社区另一端则是“湾岛尾”。

丰盛园坐落在我的家乡对面,相隔一条马路,也就是白云山路。丰盛园有数百家住户,房子依山而建、杂乱无序,社区缺乏规划,马路狭窄,分路极多,犹如迷宫。小学时候乘坐校车进入,司机只到村口不远的分岔路口等候,如果学生不出来,他就开车走,从不久等。分岔路口有个梅姓家族创办的酱油厂,槟城的老牌子,几年前台湾老师来槟城做研究,其同事托她前来购买该店黑酱油,我带她前来购买,也让她见识丰盛园的不一样。

丰盛园村口有印度同胞饲养牛群,在白云山路行驶,偶尔会见到他家的牛只在马路旁行走,堪称奇观。书里提到养牛的印度同胞是最早的居民之一,他们已经居住百年了。我有几个远房亲戚居住于此,每当提到他们的住处时,我们不叫“丰盛园”,而是称为“牛寮”,而且还是用海南话称呼。

我的家乡是四方园,书里称它为“海南村”或“佬侾店”。这里的海南人有几十户之多,与一般住宅区比较,海南住户比率算高了,也因此得名。书里提到“佬侾店”的名称由来是曾经有位妇女在此开店售卖新鲜豆蔻(首次听到有关名称典故),豆蔻的福建话名称是“佬侾”。

“四方园”名称来自赫赫有名的邱四方(乔治市古迹区有条横巷纪念他,名为四方巷),这里有他的宏伟华丽坟墓,坟墓有搭建亭榭,可惜多年失修,后来都破烂不堪。在我成长的年代,四方园已经有逾百住户,房子与坟墓比邻而居是特点,凡是来过我老家的朋友都印象深刻。1990年代末,我的家乡抵不过发展洪流,百余所房子被拆掉,几年后4栋公寓建竣,总共1千个单位,我和老邻居又搬回来居住,一晃眼,又住了18年。

书里的插画绘出约60、70年前的湾岛头社区,我的家乡尚是一片红毛丹园,房子不多,1960年代末房子陆续竣工,形成四方园,当时社区的另一端还有红毛丹园。短短25年,四方园改头换面,公寓拔地而起,崭新社区规划完善,再也不见红毛丹树了。

书里访问了一些当地老居民,记录了口述历史,他们叙述的种种事迹,多数不曾听闻,那是那个年代的乡村生活、甘榜风光。时光飞逝,沧海桑田,今天我站在公寓楼下,依稀记得当年老家的位置,当然,四周的风景已经大大不一样了。

* 转载自南洋商报《庇能风情》,2018年11月26日

Related posts

阅读路上2:让听故事的人变成说故事的人

嘴巴干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