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说话的艺术

by kflai

高邛逸

话每个人都会说,但是能不能说到恰到好处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有些人总会说了不该说的最后一句话,让场面顿时冷却。

以前听了这么一个故事,说有位乌鸦嘴的人,总是不会说好话,就是俗话说的称呼人少,得罪人多。有次亲戚摆弥月酒,他一定要跟去,母亲执拗不过,只好带他去。出门前跟他说,你去到什么都不要说,只管吃就好。他也拼命点头答应。去到会场,他果然很乖的只顾吃,席散谢客时,他跟主人家说:「我这次没说话,如果你家孩子死了跟我无关哦!」可想而知最后的场面。

而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也会说了不该说的最后一句话,好比孩子或另一半迟了回家,在家的你明明很掛心他们的安危,可是等他们出现在面前,脱口而出的却是「你死去哪里了?」「那么晚没回来去鬼混了!」这样家庭革命日积月累下就开始了。明明关心却变成了责备,让回家的人没温暖,问题一定会衍生的。

再来,我们谈谈明明是祝福的话却变成诅咒的话。说话的艺术就是这样,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不能一句好话说到底,好比你今天参加一位长者的大壽。他今年99岁了,你一进门就高声祝壽:祝您老人家长命百岁!这时长者脸色难堪,心里嘀咕,你这兔崽子是诅咒我明年就得死了吗?

把话说好可以让事半功倍,最后让我们复习一下网路上流传苏格拉底「说话的三个筛子」:

  1. 真实的筛子
    你要传达一个消息,先问问看自己,这话是真实的吗?如果连自己都不肯定它的真实性,那就不需要传达了。
  2. 善意的筛子
    你要讲的这番话是善意的吗?如果不是也没必要讲了。
  3. 重要的筛子
    这番话很重要吗?会影响很多吗?如果是则说,如果不是就不需要讲了。

孔子也曾经说过:《论语•季氏》子曰:「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没轮到你讲话时,你抢著说,这就犯了「毛躁」的毛病。时机未到,急于说出口,反而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2. 「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
    该说话时,就该大大方方地讲清楚。该自己说话时却不说,叫著隐瞒。
  3. 「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不察言观色、不观察处境而贸然讲话,叫著盲目。

最后,我们以论语的这句话来做结论「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

懂得因时制宜的发言,所说之话不谄媚不虚捧,才能够让语言真正达到沟通的效果。今天你说好话了吗?

Photo by Harli Marten on Unsplash

支持作者
喜欢这个作品?请略表心意。

我们诚挚邀请您加入人间烟火这个专为艺文及教育工作者打造的交流平台,让世界看见您的才华。 一起创造一个更加多元、创新和包容的世界。
让世界看见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