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国芳
杨觉昇是北马双溪大年的一名画家,在当地开画室授课,时常周游各地旅画,偶尔把笔尖捕捉下来的文字和光影,跟《人间烟火》的读者分享。去年我途经北马,绕进双溪大年跟他见面。以前经过双溪大年,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大街上的大钟楼,如今不一样了,导航程序九曲十八弯,把我引到市郊的素食馆。也许是这样,我对他有点艺术家离群索居的印象,在言谈中察觉少许尚未被岁月磨灭的桀骜,也有一些腼腆。
新冠疫情开始后,与科技八竿子打不着的画室,竟然是第一批把课程转到线上的艺术工作者。这让我十分好奇,便邀请几位画室主持人到《新常态》直播来分享经验。我在4月初联系杨觉昇时,他刚在手机上搭载了 Zoom ,去听网上艺术课。我问他:你想在线上授课吗?他的第一反应是:这可能吗?事实上,为了请他上访谈节目,我还得充当远程科技教练,一步一步教他如何为笔电架设音响和视像头。访谈前几日,他转发一则“骇客通过Zoom 盗取银行密码”的假新闻给我,我还担心他是不是想打退堂鼓了。幸好,他听了我的解释后,信誓旦旦说:答应的事一定办到,4月12日的访谈,总算圆满举行。当晚,觉昇是四位画室嘉宾中科技最滞后的一位,其他几位,当时的每次直播,都已经有上百名铁粉守候了。
4-5月间,我们陆续收到他发来,列在《人间烟火》直播页面上的资讯。他的直播系列一个接一个,到了5月中,已转变成收费课程。我的好奇心又起,便联系他了解情况。原来,他从最初战战兢兢20-30人的免费课程,逐渐操作娴熟,到达每次接近百人的规模,课程转换成收费后,反应也很不错。我问:这些付费学生都来自双溪大年周边吗?他说:双溪大年本来就是文化沙漠,疫情下家长的收入受到影响,学生更少了,来上课的,大多是其他地区的学员,甚至还有国外的。有人上完课后向他网购画册和书,让他十分开心。
他强调:转向科技,年龄不是问题。我这把年龄都可以,反而是我的两名年轻助理,对这个新常态,有截然不同的反应。
5月下旬,大马作协和马大中文系开始宣传马华文学作品鉴赏班,10堂课,每人收费 RM50。报名反应非常热烈,有人以为是 RM50 一堂,十堂才收这个价钱,太物有所值了。身兼作协主席和马大中文系主任的潘碧华老师这么说:专业是文艺团体的自救本钱,谈马华文学或本地华人文化,本地讲员一站出来就是专家,可以面对全世界直播。如果谈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古代文学,中国台湾专家多的是。
线下可否转到线上?艺术家在新常态里可否自救?除了心态,认清自己的能力专长能否在世界上立足,而不是在一个小小的场域中称雄,也是很重要的。
Photo by Fallon Michael on Unsplash
【霜降】清空人生的行李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