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K
杨敏
我家的石磨,少说也有60年的历史了,那是小叔从古晋买回来的。那个年代没有陆路交通,这台石磨是由货船运来家乡小镇,如此笨重的石磨,如何从码头搬来我家就不得而知了。
家里需要石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时有蓄养猪只,当母猪生小猪时,往往是母乳不够,家人就得用石磨把黄豆磨成豆浆,喂小猪喝。此外,要做年糕或其他糕饼时,得把粘米或糯米预先浸泡在水里,隔天才把米舀进石磨里,磨成粉,才能做糕。(当时市场上没有现成的粘米粉和糯米粉)
小时候,在我似懂事又不懂事的年龄,时常看到长辈们在磨米,通常需要两个人的配合才能轻易地完成工作。一人把米舀进石磨里,另一人以一个长长的”龙钩”(木制的),钩住石磨的把柄,顺时针的方向转,石磨也跟着转起来,推磨的人从没把手停下来,舀米的人也能巧妙地把米放进磨里,万无一失,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这可是一门技术啊!
年幼的我,觉得蛮好玩,趁大人没注意时,也握着“龙钩”,试图推动石磨,可我使尽吃奶之力,也无法推动它,那时才知道,小孩儿做不了大人的事,大失所望。
那个年代,石磨相当普遍,却不是每户人家都有,记忆中,每逢要过年或过节时,左邻右舍的阿姨阿婶会来我家磨米,闹哄哄的气氛泻满一室。这一台石磨,确也拉近了邻里间的关系。
后来,市面上已有售卖现成的粘米粉和糯米粉了,石磨渐渐地被淘汰,甚至是被遗忘了。如今,它已被搁置在一个无人问津的角落,仿佛被打进了冷宫,成为封尘的记忆。
支持作者
喜欢这个作品?请略表心意。
从1986年《成长中的六字辈》到38年后的今天,六字辈的故事重新启航!张永修主编的《成长中的六字辈 2.0》不仅是文字的汇聚,更是岁月的见证。曾经的年轻写手们,如今历经人生起伏,以成熟的笔触展现生命的深度。
这部文集集结了35位六字辈作者的珍贵作品,值得收藏,一再品读。
六字辈再聚首:《成长中的六字辈 2.0》人生新篇章的共鸣之声 ≫
六字辈再聚首:《成长中的六字辈 2.0》人生新篇章的共鸣之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