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隆城,依然在

by britney

姚斌奕

从百岁前甲必丹坐镇,号称雪隆州域最早的贸易场,到独立后全国规模的民生百货集散地,再到80年代开始兴盛的旅客热点,以至90-千禧年代的文化艺术路,这道由谐街(Jalan Tun HS Lee)起源,穿过戏院街(Jalan Panggong)和苏丹街(Jalan Sultan),紧接并入核心区茨厂街(Jalan Petaling),或靠左往汉都亚街(Jalan Hang Tuah)前进,或靠右往敦陈祯禄街(Jalan Tun Tan Cheng Lok)走的传统老城范围,自始暨今,哪怕遭遇了一次次要命的经济重击,包括仍在进行中,史上最严重的疫情影响,它到底还是有如古神话里的朱雀不死鸟一样,总能找到足够浴火重生的力量。

许多老字号选择闭幕结业了,像肥仔唛潮州粥,像玉壶轩酒家,像柏平戏院,像大书局、世界书局、大众书局等等,他们都于不同的危机中被迫退场,那样的结局当然是令人惋惜的,然骤眼之间,就似百年复百年间起起落落的继往轮回,这业务真空,随即便又有新的元素去争相投入 — 若个雨后春笋般,「它」— 人们口里的老隆城,几乎从不向时势低头。

于是戏院街摇身一变成了现下最夯的休闲地点,那里有景区鬼仔巷,有紧邻开业的诸多主题酒坊、雪糕屋和餐饮店,有战前品泉唐饼家,有Beryls巧克力博物馆,有挺过风雨的 Old China 娘惹菜馆及紫藤茶坊,有吉隆坡首家邮局改装的源昌隆咖啡,有文青小店月树,有人文空间 Lostgen 和般若 Prajana,有历史悠久的素菜馆万佛缘,有节庆饰品行刘华,有文房四宝行文化街艺坊,还有东山再起的何九海南茶店。除此之外,来到谐街和茨厂街,老茶庄建源与高泉发依旧屹立,同时又迎来了各个米其林星级餐厅(如Anjo、Malaya)和大小鸡尾酒吧的进驻,每每一入夜,眼见精心打扮的男男女女们,在这摇曳生姿的霓虹灯下笑靥穿梭,作为一名一直把此处当成艺术圣地的中年汉而言,难免悲欣交集 — 悲,是因为曾经的羁绊弱化,喜,则是因为新老文化的共生脚步有条不紊。君不见街尾的鲜花墟、豆腐花、龙眼罗汉果、裹蒸粽、炭炒风栗、葡式烧鱼、本土糖水、慢煎糕等盘桓数十载的小食营生已逐渐恢复元气,并且冠记云吞面、金莲记福建面、汉记粥品、健发中药行、龙记肉干、我来也肉干等金漆招牌亦还火热不减,说白了,往昔的外国游客离场后,大马人的力挺才是尔今老街焕发生机的缘由。

再把视角调往苏丹街,左侧英语书局Book excess和二手书局大将,右侧中文重镇上海商务印书局,加上主干道的学林书苑,它们以文字活水映辉著居中的雪兰莪大厦,里头有书画用具专卖店,有佛教文本专卖店,有画廊、有各家茶艺空间(当然包括我们南洋印记/唐艺轩),有古董店,有装裱店,有日语学院等等,兼之一路上蓄势稳守的泰生钟表维修行、广汇丰茶庄、罗铁笔命理馆、汉寿堂龙狮会、与凤凰饼家、焓记、西湖、鸡容、南香、胜记、丽丰啦啦米、新九如牛肉面等一众老食肆,说是传统中华及民间文化于本土的延伸,其实一点都不算托大。

倘若,也计入Yew Yew咖啡屋、丽士杂锦文创大楼、明乐民宿餐厅、天井咖啡座复式旅馆、1988甜品、霓贵族日料等等中西南洋合璧的风格路线店,我们各行各业,各代商家,虽说理念不一,但无独有偶的,皆是仰望着中华大会堂、陈氏书院、中央艺术坊、尊孔独中、州立华小、圣公会国中、YMWA、人镜话剧社、中华施诊所、精武体育会、乃至李霖泰菜市场等地标长大,边立志、边成就梦想、边学会做人的一群。

试问所有靠着老街讨生活的人们,谁又不曾在仙师爷庙、关帝庙或卫理基督堂前暗暗祈愿过呢?不管求的是生意顺遂抑或阖家安康,唯一大家都旁通的,便是与这片异国人口中的「China Town」,一起生死与共的决心。

而这股众人齐聚的决心,使得我迫切的想要表达些什么—

我想说,哪怕未来风高路陡,纵使人面桃花朱颜改:

「咱的老隆城,依然在」。

Photo by Ravin Rau on Unsplash

支持作者
喜欢这个作品?请略表心意。

我相信至今仍喜欢阅读童话故事的成年人心中有一块充满希望的净土。希望,应该存在于你我的未来,没有年龄限制。一 缘希
当这个世界是童话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