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年柑和咚咚锵

赖国芳

2022年初,一段名为《咚咚锵》的贺岁歌曲视频红遍网络。据说,这是大马独立60年来,第一首以马来西亚国语创作的华人新年歌曲。担纲演唱的艺人,清一色是马来裔。在种族关系时而紧绷的大马,这首歌如拂面清风,听之令人心旷神怡。

歌词包含了几个主要元素,包括 “恭喜发财“、年柑、红包、舞狮、以及用福建话喊出的”发啊“。对于不熟悉华人文化的人群,如大马的巫裔和新加坡的洋化华人,这些都是具有高辨识度的华人新年符号。

歌词中有一句:

有了红包和年柑,才算是过年!

是吗?我认为是,也不是。

红包和年柑,作为华人新年的符号,无可厚非。对异族社群,西化华人,甚至华人草根,作为认识中华文化的入门途径,也无不可。然而,华社的文教界精英,却万万不可满足及停留在这个粗浅的皮毛层面。不然,中秋节变成了“月饼节”(Mooncake Festival)或“灯笼节”(Pesta Tanglong),端午节被架空成了“粽子节”,气韵全失,只余吃喝玩乐,屈原泉下有知,不知会不会气得再度呕血投江?

当年,我们公司的季度会议,召集欧、美、非、印度、东南亚各地的主管参与,若恰逢春节,人事部必安排捞生。于是乎,一伙人拿着长筷,疾呼“Huat Ah!”,把七彩鱼生捞得杯盘狼藉 (当然,这是在新冠肺炎肆孽之前)。接着,负责人会向各国人士介绍“华人的文化风俗”。老实说,作为公司总裁,每到这个环节,我都感到难堪(cringe)。

春节的内涵,失血而苍白,只剩下“发财”、“发啊“等等利字当头的脸谱,作为华人,我不认为这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地表上唯一贯穿五千年的文化,岂止“皆为利来,皆为利往”而已?在我看来,应该宣扬的,是草根华人的刻苦耐劳、坚毅、信实,以及知识分子的渊博和浑厚。可惜,这些优良的人格特质,被锣鼓喧天和整耳欲聋的“发财”声所掩盖,丢失了文化的高度。

《咚咚锵》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歌词

我们外表各异,内心却一样。
好像一棵树,根基稳固。

试问,若只追求具有表演性质的符号,我们文化的根基稳固吗?

什么时候,我们可以让异族友人和洋化华人,不假思索的唱出:

有信实坚毅的朋友同在,才算是过年!

Related posts

My Way

黄金年华

生命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