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人、那狗

by 谢智慧

陆辰

一部1999年的电影,一个80年代的故事,一座大山,一对父子,一只狗,一封封送不完的信件和一道绵绵不绝的漫漫邮路。空灵的风景,翠绿的乡野,凝重的山岭,在诗意的镜头里一一成形。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吸引眼球的悬念伏笔,去掉了所有无必要的堆砌雕饰,留下来的就只剩下了最质朴的情感。而这种感情,往往最动人。

影片中的父子情,处处充满着东方式的含蓄。内敛而深沉,别扭而尴尬。儿子继承了父亲乡邮员的工作,千叮万嘱后仍然不放心的父亲决定陪着儿再走上一次送信的路。就这样,父子俩和一条唤作“老二”的老狗一起踏上了绵延的山路。爱逞强的儿子和不善言辞的父亲就这样一前一后地走着,很少说话,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小时候,父亲因为工作的缘故不常回家,儿子对他又怕又陌生。两人之间若即若离的距离,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

儿子随着父亲走进了大山,也走近了父亲的过往,关于他的职业,他的责任和他的荣誉。当了一辈子的乡邮员,这似乎没什么好骄傲的,毕竟这是件又苦又累的差事。但父亲只是淡淡地说:“人啊,不兴自己喊苦。”送信的途中,父亲总是不断地叮嘱着,要单独送信给和秘书打过架的葛荣家,要将汇票亲手交给王五行,以免被不正路的次子偷取了去。还有,要为瞎眼的五婆读不存在的信。一重重的山,即遮不住老人的哀伤,也挡不住深深的孤独。儿子就这样默默地听着、记着。

一路上,父亲总是走在儿子的身后,看着儿子的背影。他的年华几乎都耗在大山里了,妻儿总在等着他回家。妻子在等待中变老,儿子在等待中长大。就像儿子所说的,“出门在外的人总是有很多原因顾不上想家,倒是家里的人牵挂他们。”不常相处的父子俩既互相关心,又不知道如何关心对方。笨拙的父子情,深深地埋在了那条儿子背着父亲淌过的河里。

当父子俩走完延绵不绝的山路时,也同时跨过了父子间大山般的隔阂。影片的最后,父亲目送着儿子走上送信的路。或许,父爱也如大山一般,严峻、沉默而又深沉。

Photo by Daniel Frank on Pexels

支持作者
喜欢这个作品?请略表心意。

欢迎来到红蜻蜓电影馆! 这里的每一部小说都有其独特的故事背景和情感表达,让读者感受到电影或电视剧中所未呈现的内容,在想象中重温情节与情感。 一起探索电影与小说的交融之美吧!
欢迎来到红蜻蜓电影馆!探索电影与小说的交融之美。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