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
熟悉笔者的亲友,知道笔者将4名孩子都送往台湾深造,总好奇地问:“为什么只选台湾?难到独中毕业非去台湾不可?”
如果有问与答项目,得第二高票的问题就非属:“1个孩子留台,完成学位出来,要用多少钱?”。这敏感又不可不面对的问题。因为开销会影响父母给孩子出国的意愿。
注意:没人关心要用多少年完成课程,比起时间,缴交学费与提供生活费,是可以用数学加减计算,而时间嘛,确实有个别孩子是一直当分,不升级不毕业的。暗地里孩子申诉这是逃家的方式,不想做工,又不要被指责啃老躺平,因此用这招避开工作、回家甚至是恋爱,总认为当小孩的日子是无比快乐,不必面对长大后的烦恼。
笔者被访问关于孩子赴台升学,小有经验,从谈话中可看出对方是否真的有打算让孩子出国,对就问“爽”的那种,我通常也不正经的回复,除非是家里正有孩子在做选择升学准备遇上不明白的,否则,给再详细的说明,别人还以为笔者介绍去台湾有佣金可抽呢!
笔者通常回答为什么只选台湾这一道题,标准回答有几个,看对象选用。
答案一:家里的钱只夠给孩子到台湾,台湾未必是最经济的,但比起国内某些收费像贵族,服务却似小贩的,不如让孩子到国外,顺便交五湖四海的国际朋友,总好过,一遇假期就往家里钻,书唸得不怎样,马来西亚其他州属又没朋友,到头来,还是一个宅宝。
答案二:常说自己是侨胞,在外流浪很多年,是时候将孩子送回去了,这当然是假的,但大伙听后也觉得好笑。认为我恋恋不忘台湾,其实孩子没去唸书以前,我也没去过台湾,何来恋恋不舍?认真追究,应该是当年看太多台湾文艺片的关系,年少就梦想到成年,结果推孩子们去圆梦。有梦总是好的,名句:人没梦想,与咸鱼没有分别。想必就是不要当咸鱼,所以梦到今天。
曾经有朋友夫妻为了储存孩子的教育费而前来询问,当时笔者不知会引发一场不必要的战争,还自以为幽默地指非有400千不可,结果为妻者逼那丈夫不管死活都要存到那数目不可。后来笔者才学乖,打死也不直接报出数字,确实笔者自己也没存有这笔钱,孩子留台,都是一边赚一边供,像分期付款般。
接下来,学聪明了,再有人问起,就说从进独中的那一刻起,到完成中学课程加上留台,笔者的是乘4,所以应该是百万富翁了。也是负翁,没欠马国的PTPTN,却也欠着独中的借贷,告诉自己,为教育借贷,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哪天孩子有幸成功,说不定学校会以他为招生广告,说学校以某某某为荣,吸引百人抢着报读。(又是我想太多了吧!)
致于生活开销我就让发问者自己去加减乘除,因为每个孩子的生活消费习惯不相同。我家孩子可以2餐1天,不喝奶茶,其他孩子未必可以。我家孩子可接受二手产品,这是省钱之道。
以不讲负能量话为前提,表面看我夫妻俩像是很可以,事实上,我们过着很穷的生活。
为了孩子们的教育,不只省用,同时也放弃了摄影与旅行的爱好。
不是借此强调伟大,也不是博取同情,更不是要孩子们认为父母牺牲有多大。当笔者家认定教育能改变世界后,所以不惜全额投资在孩子的教育上。(对不重视教育者,肯定是一派胡言)
有时被亲友问到懒惰再解释时,只推说是完成当年太太因家境不允许不能留台的梦想,明知又会引起一轮要孩子代自己圆梦的议论,但自己心里明白,在当年谁不也一样年轻有梦?说遗憾也好,能给孩子的何尝不也是一种成就?终结了代代遗憾。
也有人问:“孩子都喜欢台湾吗?”
明显是指家长们掌控选择权,当然,台湾深造,也不过是过程,是平台,将来还要孩子们自己努力才行。
最近学会以当年自己没念独中为由,所以爱独中就付出行动,来封住好事者的咀。至於台湾嘛,就直接回应:“家里还欠一个台湾女婿或一个台湾媳妇。”
这些都是抒发养育孩子的苦与盼望的表现,总不能以抱怨来替代。否则,哪天孩子还以为父母栽培自己是心不甘情不愿的,那就坏了整个苦辣酸甜好梦。
Photo by Shupin Zeng on Unsplash
支持作者
喜欢这个作品?请略表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