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人:林憓敏
采访对象:王美玲、徐丽昀
可能到最后是,我们活得很久,但是我们不健康。
王美玲
有些环境问题,我们将是,或已经是直接被影响的那一群人。
徐丽昀
环保已然不是一个新鲜的课题了,但是周遭的环境污染依然持续恶化。有多少人真正意识到环保的迫切性?Hara Makers 二位联合创办人——王美玲和徐丽昀对此有很深的感触。作为一个社会企业,Hara Makers 的运营着重于两个方面,一是将回收品加工后出售,二是帮助弱势群体增加一份收入,其中包括街友、贫穷户和家庭主妇,主要集中在八打灵再也和吉隆坡多个区域。
Hara Makers 是在机缘巧合下建立起来的,起源于王美玲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常常接触到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加上疫情行动管制令期间,许多人失去了收入来源,纷纷向她求助。恰好这些人一直以来有收集回收品换取钱的习惯。二人就想到回收材料里,或许有一些可以重新加工成产品,为社区成员增添一份收入。
意识到塑料袋很难回收的问题,她们就推出“重塑”计划,从塑料袋着手去改造。徐丽昀透露道:“每个家庭都会有塑料袋,我们的想法是把它加工成类似布的材料,做成一个产品。例如将多个塑料袋压缩成硬塑料。接着进行缝纫重组,加工成包包或其他。我们致力于打造实用和好看的产品,参与这项计划大概有十多位兼职妈妈。”
问:这家企业创立多久了?
徐丽昀答:我们是2019年萌生的想法。2020年有幸获得了来自泰国的基金会赞助,由此开始进行塑料回购计划,以高于市价的价格购买街友收集的回收品,比如瓶盖、塑料等。之后开始推动各种项目,与商家、教育机构合作等。
环保计划并不容易,很多人都认为这个活动没有经济收益。徐丽昀笑道两个创办人在这项计划里几乎是没有收入的。许多人都问二位创办人:“如何‘生存’下去?”她承认,二人在生意这一方面还是缺乏经验。环保手工本就耗时,起步的时候的确进展缓慢。
问:在发展过程中,企业曾经面临哪些障碍?
徐丽昀分享道:“塑料回收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塑料本身就分为很多种类,普遍是以塑料袋上的标签辨识,但是大部分塑料用品并没有将标签印刷在产品上,导致塑料回收更加繁琐,更甚者把垃圾当成回收品。此外,手工制作需要人力训练,一部分人认为这件事情很枯燥乏味,从而放弃这一项活动。”
不仅如此,二人每个星期六会定期到 Sungai Keroh 进行净河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大众亲身体验身边河流的污染情况。原本计划将捞到的塑料当成产品的制作材料,而后由于人力不足、塑料过于肮脏导致难度加大,大部分都是分类后送往垃圾处理站,可回收的垃圾就交给清洁工售卖。
问:每个星期定时的净河活动,都会捞到很多垃圾吗?
徐丽昀点头道:虽然政府有设立部分屏障,但是数量过多的垃圾依旧随着河流漂浮,每个星期都可以捞到几十公斤的垃圾。如果有志愿者帮忙,可以捞到一百公斤的垃圾。
徐丽昀也分享道,其中一次难忘的经历是在净河时,找到一条卡在衣服袖子里的鱼。她称道很多人都十分震惊,那条鱼很有可能是卡在衣服里活活饿死的。后来志愿者中有一位博士研究生拿去实验室化验,发现鱼体内含有微塑料粒,这表示微塑料已经进入到我们的食物链。她继续指出,目前尚缺乏确凿完整的报告来说明微塑料颗粒的负面影响,以及微塑料存在于我们体内对健康造成何种影响,这一点尚未得到确认。
“我们常常听到的是吸管对海龟的伤害,而那条鱼,是另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或许只是我们无意间的行为,却造成那条鱼无辜丧命。”
问:如果每个人都极力去环保,情况会有所改善吗?
王美玲答:社会问题涉及多个层面,即使每个人都做到百分百妥善的垃圾处理,问题依然存在。其实社会的生产源已经出现问题,市面上许多产品采用廉价的塑料,以很低的成本,促成泛滥的生产。这件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介入,环环相扣。因此很难去界定是单个方面,比如政府或是消费者的责任。
问:当前的环境问题是否源于个人意识的不足呢?
王美玲答:在城市地区,环保意识是有的,但是许多人是不在意。尤其提到环保或者社会议题的时候,常常提到普遍民众没有意识,许多活动的举办宗旨都在提高环保意识。实际上人们抱着随意的态度对待环保,因而冠上了所谓“没有意识”的标签。
问:近来几年,环保时常被多方不断提起,您认为是有效的吗?
王美玲答:其实人们对于环保的关注点已经开始成为一个潮流,民众或商家以“Go Green”作为时尚标签,吸引民众的眼球。商家也纷纷以此树立口碑,反倒成了商机。我觉得我们还是停留在一个比较表面的程度。好比我现在穿一个著名品牌的低碳产品,我就觉得我很有型。
但是这件事还是有好处的,以这种形式慢慢渗透下来,社会总有一天会进入更深层的思考,人们会深一步去了解日常用品的生产,开始去思考一次性塑料或过度消费对环境所带来的伤害。
问:如何将环保这件事坚持下来?
王美玲答:如果是我自身的话,由于我们常常见到很多学生,比如丽昀是老师。我们会定位自己是教育工作者。我们之前曾和另一个非政府组织在原住民地区办教学活动。有时候看到这些孩子年龄很小,但他与你分享他未来的梦想时,那一刻是很感动的。
我们的上一代给了我们很多机会,我们是比较幸福的一代了,虽然有很多局限,但是也拥有很多选择。我们能不能不仅仅是为下一代,更是为了自己,走出不一样的路呢?好比净河活动一样,或许它的污染并不会直接造成致命的伤害。但它总归会影响我们的生活,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呢?
“可能到最后是,我们活得很久,但是我们不健康。如果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能实现,为什么不去找一个答案呢?”
徐丽昀则笑道: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很多人对我们做的这件事表示质疑,觉得改变不了什么。但是即使没有成立Hara Makers,我们平时仍会保持环保的行为,只是通过Hara Makers将其扩大,以便更多人可以参与并加深了解。很多时候去做了才发现自己有些看法是错的。好比我们都认为一次性塑料产品比较卫生或安全。但是我们没有想到更深一层的垃圾处理问题,所以我们要分享给更多人知道。
“很多人没有去想,或者想了没有去做。”
我们常常说环保是为了下一代,我现在可能想说:
“为了我们自己的未来。因为有些环境问题,我们可能觉得离自己很远,或者是下一代的事,但是近来常发生的环境灾难,表示环境问题就在我们眼前,我们将是,或已经是直接被影响的那一群人。”
支持作者
喜欢这个作品?请略表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