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焦虑的自白

by MingYan Yap

蔡宜婷

我原本想写“出柜”的议题,但现在的我有更急切的议题想分享,它也同时困扰我非常长的时间。它和我一起诞生到这个世上,那就是焦虑。

我是一名焦虑症患者,大概从我读幼儿园起,我就发现它的存在,可是,我一直把它当成一般的“紧张”。每当新的学期到来,我总是忍不住大哭,我不习惯、我不想离开父母。我总是缺乏安全感,曾经因为不愿上陌生人的车子而放声大哭,哪怕我知道妈妈也会在车上,可我依旧觉得陌生人的车子很危险。

上小学的时候,我的焦虑症依旧没有减缓,甚至有日渐严重的趋势。每到新学期,踏进新教室时,我总是害怕、焦虑、紧张、不安,好像觉得不能再见到父母似的,想他们留下来。晚上入睡前我会不断地哭泣,爸爸也只能安慰我,却无法平息我的焦虑,妈妈则是讨厌我的哭泣。我总是一次次地保证明天绝对不会再哭,但到了明天我依旧无法阻止自己哭泣。通常这至少要维持一个月左右才能停止哭泣,但这不表示我不焦虑,它只是变小而已。

其实,我需要的不只是把焦虑变小,而是把名为“内心”的容器变大,这样当焦虑掉进容器时,才不会一下被占满。可是,没有人告诉我,我应该要怎么让容器变大。最后,我找到一个折衷的方法——“压缩”情绪。我把焦虑的情绪压抑下来放在一边,不去理会它,但它就像核废水,一直不断地积累,有一天需要倾泻而出,它只是在等待那个时机的到来。

它安静地等待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我因为性取向的事件倾泻而出,容器轰然倒下,里面的情绪瞬间涌入我的脑中。我再也无法控制我的情绪,我变得焦虑、敏感、忧郁、恐惧,所有你可以想到的负面情绪变成一片汪洋大海,我像是沉入一片黑海中,看不见尽头。

直到上了大学来到台湾,我才渐渐抓住了一根浮木漂在海上。我终于鼓起勇气去见心理咨商师和精神科医生,被医生诊断为焦虑症患者。我过去所有的事情都得到了答案。但比起得到答案,我更想得到解决方式。我第一次让内心变得强大,虽然过程很痛苦,但一切都是值得的。其中,心理咨商师的帮助最大,他教会我许多方式去应对我的情绪,其中之一的方式,我依旧用到现在。

第一步,直面情绪。首先,先觉察情绪,知道它来到自己的内心。
第二步,问自己为何会有这个的情绪,找出原因。
第三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接受这个原因和带给你的情绪,告诉自己这些情绪和想法都是可以被接受的,要打从心底接受才能释怀。

这三步看似简单可执行起来却异常地困难,我花了三年的时间才逐步学会。

其实,哪怕学会这三个步骤,我依旧还是被焦虑症困扰。毕业离开台湾后,我回到马来西亚,好不容易找到工作,但我依旧还是在焦虑,焦虑着英文说不好、工作总是做错、害怕不确定和未知的事物,尤其星期天晚上就会开始“Monday blue”。

回来后除了定时看精神科医生外,我没有再去看心理咨商师,内心有一个声音一直告诉我,我应该去看一次。但我不知道应该和咨商师说什么。当我点开说明栏要写下自己的问题时,我总是会犹豫这个问题真的严重到需要再一次看回心理咨商师吗?

我是不是要等到再一次崩溃时,才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感觉回来大马的我有点变成那个不愿意踏出舒适圈的自己。我讨厌这样的自己,同时却不断地沉沦下去。

写到这里,我赫然发现其实我的确在焦虑,我现在正在焦虑的漩涡当中。我不可能像童话故事中等待王子的拯救,我必须拯救自己。或许在给我自己半年时间适应这里的生活和工作。如果真的不行,那就是时候再次开启一段新的咨商之旅。

现在的我需要学会和焦虑和平地相处,希望我们能够和平相处的日子可以快点到来……

Photo by Sage Friedman on Unsplash

支持作者
喜欢这个作品?请略表心意。

我们诚挚邀请您加入人间烟火这个专为艺文及教育工作者打造的交流平台,让世界看见您的才华。 一起创造一个更加多元、创新和包容的世界。
让世界看见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