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老师这一行

by MingYan Yap

林美宏

老师这份工作,不知者认为是靠口技,耍花招,混日子。随心说说课文,再随意改改簿子,然后就随性地度过了轻松的一天。不仅如此,老师还有让人羡慕的度假,也有薪金的专属福利。

局外人看的,都太表面。如果纯靠认知来了解这行业,未免太肤浅。

这是一份“良心工作”,你的良心有多大,你的责任就有多重。如果昧着良心,日子虽然会过,但是往地狱第十九层去的机率就会越来越大。误人子弟,一传十,十传百的力量,所产生的蝴蝶效应将不堪设想。

让我来大略说明老师的工作日常。

每一天,到了学校,一系列活动就将开始这充满未知数的一天。

出席率是被极度重视的一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习态度,真的无法让学生跟上进度。惯性缺席的学生是老师的头痛丸。父母纵容孩子懒散的态度,让老师束手无策。孩子享受宅家吃喝玩乐的生活,又何必要为难自己前来埋头苦读呢?

在检查学生课业时,老师更为抓狂。没写上日期、没用尺画线、没有句号,还有……没有做功课,把空簿子交上来凑数量的大有人在。屡劝不听,也无动于衷的态度在考验老师们的耐力。“你为什么没有做功课?”“因为我懒惰。”面对如此坦诚的孩子,老师把欲提高的声量压低。既然孩子愿意说出真心话,那就花时间好好和他沟通吧!情商这一块,老师真的要拿捏得很到位。在一个小时的语文课里,级任老师需要灌输的是语文知识,还有待人处事的道理,真不容易。

近年来,非华裔学生日益增加。在没有语言背景的情况下,老师需要花费的时间和心思,是教导华裔学生的无数倍。非华裔进入华校,接受的并不是第二语言教学法,师生两方都很吃力。对我而言,既然异族也发现华文的魅力,更能接受中华文化的优美,愿意踏入华裔的生活圈子,那么身为老师的我们,肯定要为我国多元种族的闪光点而奋力,让不同肤色的未来主人翁可以携手撑起马来西亚的这片天空。

现代的孩子生活素质可好,物质享受不在话下,人手一机已普及化。对于没有动画、没有音效、没有感官刺激的课本,他们真的嗤之以鼻。这个时候,老师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势必要把学生的目光都狠狠地吸引过来,课堂才会成功,教学目标才会达成。上一堂课,老师耗费的唇舌和精力无限。讲课时要绘声绘色,说明时要津津有味,表演时要栩栩如生,最好能感动到的,不只是学生,还有自己。

为了要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群美,学校还会进行课外活动或各项比赛。认为老师只是负责教书的芸芸众生,别忘了,学生的各种技能,都是由老师们一手传授的。舞台上的歌唱、相声、演讲、舞蹈等;操场上的跳高、跳远、抛铅球、拔河等;球场上的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等,还有数不尽的十八般武艺,是老师们分身乏术变出各方面的表表者。想想,世界上应该是没有任何工作,需要同时兼顾那么多身份吧!

除此之外,老师还是一位无执照,免付费的心理辅导员。现代的父母忙于工作,和孩子交流的时间少之又少。手机是陪伴孩子成长的保姆。孩子们的心事,都往梦里藏。他们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情绪,更鲜少和别人交流。老师从日记里偷窥他们的内心世界,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再从现实交谈中与他们交心。

老师是被虎视眈眈的一群人。上被管理层和教育局施压,下被家长和社会监视,抗压能力需要自行提升,方能安好生存。学生是老师的至尊客户,隶属于服务业的我们,需要用心善待每一位出现在面前的学生,好让他们成为回头客,每一天都对上学充满期待,对学习充满兴趣。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呈交文书报告、上网填妥资料、记录学习进度、设计教学内容、布置课业任务、批阅练习作业、举办校园活动……还有出乎意料地把屎把尿、处理伤口、清理呕吐物、载送急诊……还有想得到、想不到的事情,老师都要有应对的能力。

深呼吸。

发生什么事情都没问题,因为,老师是万能的。

家长对学校给予厚望,把孩子的未来安心交到我们的手上。我们是那盏明灯,指引孩子走向光明大道,从不因为要求辉煌佳绩而施压于孩子。只盼每一个小生命,得以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老师更不求回报地付出贡献,只愿长大成人的他们能向上向善。如果在茫茫人海中,老师因被岁月摧残的模样还能被辨认得出来,校友愿意向前打声招呼,说一声“老师,谢谢您”,那些年的付出,就值得了。

别再说,老师的工作很“senang”了,数不完的苦水,我们从不往外吐。因为老师们都具备了大爱的精神,为的是你们家的孩子,为的是文化的传承,为的是国家的未来。

老师,辛苦了。谢谢您,也谢谢我自己。


作者就职于关丹育贤华校。

校园故事:欢迎投稿,提供稿酬。前往 ≫

Photo by Jerry Wang on Unsplash

支持作者
喜欢这个作品?请略表心意。

从1986年《成长中的六字辈》到38年后的今天,六字辈的故事重新启航!张永修主编的《成长中的六字辈 2.0》不仅是文字的汇聚,更是岁月的见证。曾经的年轻写手们,如今历经人生起伏,以成熟的笔触展现生命的深度。 这部文集集结了35位六字辈作者的珍贵作品,值得收藏,一再品读。
六字辈再聚首:《成长中的六字辈 2.0》人生新篇章的共鸣之声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