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

从1986年《成长中的六字辈》到38年后的今天,六字辈的故事重新启航!张永修主编的《成长中的六字辈 2.0》不仅是文字的汇聚,更是岁月的见证。曾经的年轻写手们,如今历经人生起伏,以成熟的笔触展现生命的深度。
这部文集集结了35位六字辈作者的珍贵作品,值得收藏,一再品读。
六字辈再聚首:《成长中的六字辈 2.0》人生新篇章的共鸣之声 ≫
赖振玉
妈妈身体健壮的时候,常常做扣肉给我们吃,通常都会做芋头扣肉和梅菜扣肉两种口味,然后放入冰箱冷冻。
每当周末,我们从家乡回吉隆坡上班,妈妈就会从冰箱拿出冷冻的扣肉,让我们带回吉隆坡蒸熟,当午餐或晚餐吃,简单、容易又方便,数十年如一日。以至于,我们将这件事情认为是理所当然,并且视之为不值一提的小事。
后来妈妈年事渐长,做扣肉的次数逐渐减少,但是在重要节日的饭桌上,依然能够吃到妈妈亲手做的扣肉;我们依旧能够带上一或两碗的扣肉,回去吉隆坡吃。
直到今年,妈妈手指骨折,却依然坚持要在华人新年做扣肉给家人吃时,我才突然惊觉:世上没有一件事是理所当然的。
从采购食材、剥葱姜蒜、清洗、炸、切、码入碗中、到包好放入冰箱冷冻,扣肉的制作过程,真的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吗?它真的像我们吃的时候,那样简单、容易又方便吗?
这是我第一次全程从旁协助妈妈做扣肉,我只觉得过程麻烦又繁琐,更深深地体会到,吃前蒸煮的那四十五分钟,才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许多我们从家人、亲人、朋友、同事身上认为的理所当然,其实是因为他们一直在背后,愿意为我们默默付出,给予我们爱与无限的包容;它无形中让我们觉得所有的事物,本应就是如此,并且唾手可得。
这次的从旁协助,让我有所觉悟。我默默地告诉自己:下次,我不会再因为种种理由,推托妈妈叫我带到吉隆坡吃的任何东西,特别是我个人觉得制作过程麻烦又繁琐的扣肉。

Featured Photo by Douglas Fehr on Unsplash
支持作者
喜欢这个作品?请略表心意。

六字辈再聚首:《成长中的六字辈 2.0》人生新篇章的共鸣之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