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参观图书馆有感

by MingYan Yap

羊君

天未亮,本该属于平躺的周六,一众师生群聚于诗圣园长廊。待天空泛起晨光,同学与老师鱼贯而入橙色大巴,一百几人分别登上三辆巴士,司机缓缓摆动方向盘,车子动了,轮胎在泊油路上滚动,把我们推向此行的目的地——华仁中学。

此行美名曰建筑考察团,本质其实是感受、感受建筑,感受其风格,把自己沉浸在建筑中,用一脚步,一视眼,一耳闻,一手触,去体会、去感受这栋建筑的呼吸。

看似没有生命迹象的钢筋混凝结构,为何在光、影、绿、植、木和人攒动下,呈现如人一般的生命的张力。红色砖墙结伴灰色的混凝土,各司其职,有序地扮演各自的角色。一块块红砖有序地铺排,成一堵堵红色砖墙,像我们一个个的人,构建了整个学校,乃至社会与国家。但每一块砖,若我们近看,又约略有些不一样,在强调整体统一的同时,我们各自有着不一样的个性、性格,但这从不妨碍我们是同一间学校,同一个民族,同一个国家的成员。混凝钢筋结构则老实地把人、红砖、书架、书等重量,依据力学向下传递的原理,把荷载传至地下的桩群,再由成群结伴的桩,把负重交给了地下层的土壤。而活在地上的我们,看见了光,看见了绿,看见了红砖墙与灰色的混凝结构,在或高或低的建筑格局里或窜动或栖息或喜或不语或对着天空发呆或对着书本沉思。环境,给予我们活动的空间,更赋予想象的空间。

此行所参访的对象是华仁中学的图书馆,建筑占地一半是图书馆,一半是没去人为定义的开放式空间。学校建设的核心思考对象理应是学生,而大人过度去定义学校该怎么样,不该怎么样,在强调序与规则的同时,也扼杀了自由创意的可能。

受教的同学,即要通过教育理解社会运作的规则,同时也需保持身上的灵性,对现有制度的批判与创意的提议。世界会变得更好,我想不是经济gdp,不是股市涨了多少巴仙,而是我们的小孩,能抱有善良与美好,通过聪慧的方式,让这个世界、这个社会让他自己一点一滴地变得更好。这不只要理解社会运作规则,更要有批判的思维,不盲从,不迷恋权与利,但在这之前,他必须怀有面对世界的勇气。而勇气,是失败的积累。如何面对失败,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在被考试卷子打倒后站起来,如何在社团活动中犯错,却愿意低下头坦诚地跟大伙儿说对不起———这些都是他要学的。但这些的这些,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他必须有所行动。而开放式空间的大好处,就是他可以因为一时之念,就在那儿办个独奏,办个诗歌朗诵,他更可以选择发呆一个午后,他必须经历那些我们大人看起来有用和没有用的事情。只要这是他想做的,他内心向往之,就给他个机会去试,去碰,去撞,去跌倒,去站起来,去得到掌声,去反思,去感受,去看明白,去或哭或笑或无助或激动得掉下泪来。

建筑,是能影响我们,更能影响一个又一个的小生命。

抵达华仁中学,由该校四位同学领衔导览,在图书馆大楼内游走。尔后是建筑师和工程师的专业解说,下午凑出一个造纸桥竞赛,欢声雷动,桥被造得好不好不重要,能讨论,磨合意见,以及手作上享受团队与制作的乐趣,我想这比起成品有价值多了。

下午四点,返程,巴士上不是累垮呼呼大睡的同学,就是手捧手机,在游戏里的虚拟战场拼命厮杀的同学。我们被手机框住的世界,还是用手机打开了理解世界的门,我想这是一万个人有一万个答案的问题。

但世界就是这样,我们尽我们的能力做得更好,这就好了。

在此感谢建筑师谢诗奇、工程师骆清池以及谢奇珊主任对此行的帮助,期待下次相遇,谢谢。

Photo by Fabian Mardi on Unsplash

支持作者
喜欢这个作品?请略表心意。

从1986年《成长中的六字辈》到38年后的今天,六字辈的故事重新启航!张永修主编的《成长中的六字辈 2.0》不仅是文字的汇聚,更是岁月的见证。曾经的年轻写手们,如今历经人生起伏,以成熟的笔触展现生命的深度。 这部文集集结了35位六字辈作者的珍贵作品,值得收藏,一再品读。
六字辈再聚首:《成长中的六字辈 2.0》人生新篇章的共鸣之声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