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桥头老陈家的阳春面

by MingYan Yap

林世伦

下午三时,热辣无比的阳光均匀地散落在小城的四处。

树上的蝉鸣声,

马路上不断变着灯的交通字号,

便利店里贩卖的冰淇淋,

教室楼里挂着的温度计,

似乎隐隐约约地在暗示着夏天的到来。

云来霄街上的人群熙来攘往的,上班族的白领们趁着下午的休息时间解决着各自的午餐;刚放学的高中生们穿着校服,留着大汗谈着天;小孩子们背着书包在街上追逐着。云来霄街上的人群从来没有停息的一刻,它是附近镇里最热闹的古街,古老的建筑与现代的高楼交相辉映,展现出云来霄街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古色古香的街区里,古朴的石板路和鳞次栉比的瓦房,仿佛穿越回了唐朝时期。云来霄街在云南景点一直以来都霸着前三的位置,有时候漫步在街头的时候,还能看到男男女女的游客穿着古装服拍着写真。

我的老家就是在云来霄街的小区里,我高中的时候也算是这条街上的老街坊之一,我可以夸张丢下大话,这条古街上的店铺档口我都光顾过了。无论是扬大姨的糖炒栗子,还是福大哥卖的烤红薯,我都是他们的年度常客。

 高中时的我很喜欢云来霄街上的热闹与吵杂,对我来说,人就是要叽叽喳喳的才有意思,而这点充分地体现在这条古街上。

我缓缓走进桥头上的一家店里。

 “老陈,来一碗热腾腾的阳春面!”我一边拉开椅子,往店里正忙碌着煮面条的大爷喊着。

 老陈家的阳春面店坐落在桥头,店里的整体面积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那快要被风吹下来的古老木招牌,店里柜台上的招财猫,橱柜上的古董玩物,正在三号桌唠嗑的大爷大姨们,还有老陈爽朗的笑声,现实中的一景一物渐渐地与记忆重合,时光的齿轮开始转动。高中的时候,我也是坐在熟悉的五号桌里,吃着加了面条的阳春面,而如今的我打着领带,从上课时的背包变成了手上的公事包。

老陈一人掌管着整个煮面的档口,只见他手脚利落地把一条条面条变成了一碗碗好吃的阳春面。一把细面,半碗高汤,五钱猪油,还有一小匙的青葱,接着烫上两棵挺括脆爽的小白菜,最后加上一勺桥头老陈家的酱油,一碗有着极好卖相的阳春面就完成了!

 看着老陈的铁砂掌端起那碗加了面条的阳春面,我的口水早就流到了我的脖子。

“加了面条的——” 不用我说,老陈一边对我笑,接着拿了一碗青阳辣椒给我,不愧是身为元老级顾客的我特有的待遇。

桥头上,总会有人被阳春面的味道所吸引过来,这时候店里的老板娘就会拉开嗓子喊着:“帅哥美女,要不要来一碗阳春面?”

我用筷子扒了扒我的面,让青阳小辣椒的辣味充分地融入面汤里,接着一口一口地从嘴中送往我的胃里。面条的嚼劲刚刚好,汤的咸与辣完美地交错着,味道真的棒极了!

吃着吃着,我才发现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晚霞沉沉的,火红的夕阳悬挂在海平线上,烧红了整片霞云。小贩们推着小推车,叫卖着各种美食小吃,而有些刚结束社团活动的学生打着小跑返回自己的家里。

老陈和老板娘也开始收拾档口,工人们也开始了一天里最后的忙碌,该洗碗的洗碗,该收桌椅的收桌椅,而我一如往常地在老陈的店里俯视着云来霄街的一切,与桥头老陈家一直共享着黄昏与连绵不绝的人潮声。

直到老陈往我叫了一声,我才肯走出老陈家,在桥头上迎着夕阳的余晖伸了个懒腰。

云来霄街依旧很多人,殷实人家,几间瓦房,几幅壁画,四方小院,守着流年与幸福安康。

在这一刻,迎合着夕阳烙印的最后一抹余晖、老陈与老婆娘对我的问候、云来霄街上人声鼎沸的场景,或许我知道为什么高中时的我会爱上这条古街。

桥头上老陈家的阳春面,一屋,几人,三餐四季,看似平淡,却也有着淡淡的喜欢。

那一碗阳春面,贩卖的是人情味。

而万家灯火都不及云来霄街上的人间烟火,

如果说东南西北的远处是灵魂的向往,

那云来霄街上的人间烟火就是肉体的归宿,

而桥头老陈家的阳春面便是人间最后的温暖。

Photo by Steve Long on Unsplash

支持作者
喜欢这个作品?请略表心意。

好好盘点我们努力过的收获,给自己来点鼓励的掌声,为人生下半场的布局,展开不一样的旅程。 参与我们为你精心策划,简单但又意义深刻的《携手走过24节气的人生》生命纪念册书写计划。
【立秋】盘点我们的丰收人生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