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烑华
看过《西游记》的应该都知道唐僧有一段经典的台词——“贫身唐玄奘,从大唐东土而来,往西方雷音寺而去”。这一句话就明显地回答了经典的人生三大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而来?我往什么地方而去?
唐僧一辈子就做了一件大事,就是去了天竺取了真经,回到了大唐,然后就一直在那里翻译经文,传扬佛法。你说他的人生精彩与否,其实特别朴实无华;因为他的后半生就一直在做同一件事,只是你反观他的前半生,那么多姿多彩,走遍了山和大海,绕过了十万八千里路,看见了各地的风土民情,这样的经历会不会让人羡慕?
那么我们的人生是否有像唐僧一样的目的地?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活着的目的就是去天竺取经然后回来广传佛理,所以他能够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地走去。如果真的要拿现代的哪个大人物来对比,我会选马斯克,他的目的就是造火箭去火星。我不知道哪一天他真的造成了火箭去到了火星,会不会又有更大的目标,但是显而易见,现在的他正在一心一意地去做这一件事,他知道他该往哪里去。
我们常听到知足而常乐。字面的解答是只要懂得满足,人生就会觉得幸福快乐。我自己却有另外的看法。知足的足也是脚的意思,所以这个“知足”有可能是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该怎么走脚下的路,这样的人就会经常感觉到快乐。因为他知道他能做什么该做什么,没有迷茫,没有困惑,没有怀疑。
在外打拼的游子,很多时候都会想家,有些人想着想着就放弃了自己坚持的梦想回了家;有些人想起了家,所以拼了命地坚持,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知道自己从哪里而来。
有个家就有归途。哪一天受伤了需要安慰、需要保护的时候,知道有什么地方可以回去透口气;有个家就有期盼,哪一天成功了带着一身的荣耀回去光宗耀祖,和家人分享。他们知道和谁分享自己的喜悦,他们知道和谁分担自己的忧愁,因为有个家,心里就多了一分底气,可以选择。
大唐东土就是唐僧的家,而我们的家是否也那么明确、那么坚定?
现代人都有多重的身份,在家里是个女儿、是个妻子、是个母亲;在外面是个员工、是个上司、是个朋友、是个闺蜜。每一个不同的身份都需要不同的态度和技能来扶持,很多时候都忘记了到底哪一个才是自己心里最真实的想法,比如看到了一件美丽的裙子,该买还是不该买,买短裙还是长裙,都需要根据不同的身份做出很多的挣扎。到了最后,买了一件,怎么看都不再觉得喜欢,然后就那样静静地躺在衣柜好几年。
唐僧很清楚地知道他是唐玄奘,不管他走到哪里和谁对谈,他都是唐玄奘。对于徒弟的无礼,他用慈悲对待;面对妖魔的歹念,他用慈悲对待;面对神佛的刁难,他用慈悲对待;面对愚昧的众生,他用慈悲对待。怎么样都好,他都能够从一而终,保持心中的平静。唯独看他惊慌失措的时候,也是他发现自己的心静不下来的时候,他并不会去做过多的反应,只是立刻静下心来诵经念佛。
对他而言,他来人间这一趟,为的就是救苦救难。把自己选择的路走好,尽力而为就好,剩下的就留给时间,留给天。
对我们一介凡夫而言,来人间这一趟,为的又是什么?
不管是否有今生来世,也不管是不是有天堂地狱,我们在人间的这一段时间,也就只有那么一次。哪怕你来世再来,你也用不了传呼机,哪怕你真能上天堂,你也无法再上班玩手机。既然只有一次,那么就好好地享受你所有的经历,遇见了山就爬,遇见了海就乘船,过了就是过了,再怎么样也回不去了。
你从什么地方来,或许很重要,但是它只是给你一个归途。你是谁也许很重要,但是也不用太刻意去揣摩怎么生活。你要到哪里去是一种目的,尝试去寻找,只是这个过程就放松地去享受所有的经历。至于答案,就在你离开人世间的那一天。
忽然想起一首歌《我来人间一趟》,其中一段歌词是这样的——我来人间一趟,本该光芒万丈,谁知世人模样只为碎银几两。其实并不是世人只为碎银几两,而是这个世间的通用货币就是那几两碎银。有遗憾有惆怅,都是大部份人的写照,只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遗憾和惆怅都是因为自己想要的太多,付出的太少。
你问唐僧有没有遗憾,也许会有,如果还有机会,他也许会说他还有几部经书没有完成翻译,但是他在不在意他的遗憾?或许并没有,因为他已经尽力。机缘让他取得了真经,但是没有让他完成所有经书的翻译,这个就是命。他知命认命,所以他无牵无挂。
这一段歌词如果换一种说法,或许看见的方向和角度就会有所不同——我来人间一趟,何须光芒万丈,平淡看这世间变化总是无常。我来人间一趟,经历风雨阳光,不曾留下痕迹,回头就是天堂。
本篇作品入围人间烟火年度散文奖,获得 RM50 稿酬,并有机会赢得高达 RM1000 奖金。更多详情 ≫
Photo by Agelesspix on Unsplash
支持作者
喜欢这个作品?请略表心意。
【冬至】感谢过去,期望未来的庆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