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舒辉
故事本身有它的魅力,故事通过口述表达时,其吸引力远胜于单纯的阅读。历史上最著名的说书人莫过于《一千零一夜》中的山鲁佐德,她连续几夜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最终感动并改变了国王。故事本身有力量,而当它通过口述传递时,情感的力量更加强烈。这是让听故事的人与说故事的人心灵相通的桥梁。
在阅读营里,说故事的人通过各种方式将书中最精彩的部分讲给读者听,而又经常在高潮的部分戛然而止,为故事留一个悬念,让读者去书中寻找那段未完的情节。为什么我们热衷于说故事,却又不把故事讲完呢?
说故事是让更多人发现书本的最直接方式,而一个未说完的故事像《三国演义》中“欲知后事,请待下回分解”发出邀请的意味。我们邀请你亲自走进故事里,通过阅读。一个说书人在成为说故事的人以前,必定是一个听故事的人,因为热爱某个故事便通过说故事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喜悦。回到阅读营的“荐读”,我们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邀请你成为读者,当孩子成为读者后,他们也会想成为讲故事的人。
在阅读营的最后一个环节——“阅读嘉年华”,我们让听故事的人变成说故事的人。阅读嘉年华让孩子们在各自的组别中,选择这几天听到或看到的喜欢的故事,分享给爸爸妈妈、嘉宾和其他的朋友。多次参与阅读营的人,往往会在这个环节收获感动。
记得在古晋阅读营,一个四年级文静的小女孩在组里几乎没有说过话。但是来到阅读嘉年华,她小声地翻开书本,向来往的嘉宾讲故事。在嘉年华结束时,她跑过来告诉我:“我讲了四次故事了。”神情是兴奋而满足的。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如同组的另一个五年级孩子是一个喜欢英文多过喜欢华语的男孩子。男孩讲华语时歪腔怪调,像极了刚开始学习华语的外国人。他第一个讲故事的对象是他的爸爸妈妈,因为他们是他最熟悉的人,他竟然把自己这两天看到的故事用英文讲述了出来。爸爸妈妈听过后,来了另一组嘉宾,他竟然用华语讲故事,而且越讲越起劲。男孩的爸爸妈妈回过头来听到孩子用华语讲故事时,竟然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听到孩子用华语讲故事。可见,这一幕在爸爸妈妈的心中有着多少感动。在我参加过十多场的阅读营中,因为孩子讲故事的样子而感动的,有爸爸妈妈、老师,还有学生自己。
孩子们如果没有尝试,根本不会知道自己其实可以给别人讲故事。读书的人是孤独的,如果没有与人分享,那份喜悦就难以传递出去。嘉年华结束后,孩子们都开心地从听故事的人变成了说故事的人。对他们来说,除了分享喜悦,其实还有另一个好处。书展就在后面,结束后,他们可以牵着爸爸妈妈的手一起去选书。
当他们捧着喜欢的书本走在回家的路上,又是另一幅美丽的风景。一家人、一堆书和一次阅读营的故事,随之而来的是亲子之间更多的对话与下一次分享阅读的机会。这难道不是我们最期待的场景吗?
支持作者
喜欢这个作品?请略表心意。
【小雪】此生最温柔的托付,也是最美的告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