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环境的叹息

by MingYan Yap

谢玲玲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破了城市的喧嚣,却也揭示了我们对自然的深深漠视。窗外的小河,曾经清澈见底,如今却被塑料袋和废弃物淹没。水依旧在流动,但它失去了曾经的活力与纯净。再看看厕所里滴着水的水龙头,学生看着我,天真地问:“老师,水这么便宜,不用关水龙头也不用紧的。”

我愣了一下,心里一片复杂。是啊,水在许多人眼中依然是那么廉价,似乎永远都不会枯竭。人们忙着生活琐事,赚钱、享乐,人类已然无暇顾及环境,甚至对它的恶化视而不见。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不过是众多浪费者中的一员。“反正别人也在浪费,多我一个又如何?”这是一种极度自私的思维,像无数颗小石子,投进了那平静的湖面,最终形成了无法忽视的漩涡。

最近的水灾让这一切变得更加明显。暴雨滂沱,大水肆虐,许多人失去了家园。灾难来临时,原本为经济增长而雀跃的人们突然发现,无论自己赚得再多,最后都会被环境带来的灾难吞噬。人类看似强大、无所不能,但在大自然面前,其实是如此脆弱,在新冠疫情前如此,在近来的大水前依然如此,古往今来只如此。但许多人仍然抱有侥幸的心理,“我不用担心水灾,家里有保险,其他的也不用担心,有政府在。” 就是这种典型的自私心态,仿佛灾难不会波及自己,仿佛环境问题与自己毫不相干。

每天清晨,城市的街道上车水马龙,工厂的烟囱吐出浓烟,忙碌的人们沉浸在各自的生计中。为了经济增长,森林被砍伐,土地被开采,河流被污染。有人说:“赚钱才是王道,环境的事以后再说。”这种短视的逻辑,正在让地球付出更惨痛的代价。 记得有学生跟我提起,他的爸爸曾说:“政府有很多钱,如果缺水了可以进行人造雨,你看槟城一年就要造三四次人造雨。”我听了不禁苦笑。人类总以为科技万能,以为金钱可以弥补一切,却忘了自然的修复能力并非无穷无尽。人造雨只是权宜之计,根本无法改变环境被破坏的事实。金钱可以建造高楼大厦,却买不回消失的森林;可以修建人工河,却恢复不了枯竭的生态。

这不仅仅是大人们的冷漠,孩子们也在继承这一点点自私的观念。正如我看到的那样,“水这么便宜,为什么要节约?”这是他们从小到大浸染的错误思维。每个人都只想着眼前的便利与享受,却从未真正考虑过未来的可持续性。每一度电、每一滴水的浪费,或许在短期内对他们没有影响,但当自然的报复逐渐浮现,灾难降临时,他们将无法逃避这场共同的灾难。

试问,当最后一滴水被污染,当最后一片森林消失,当土地不再生长食物,金山银山又有什么意义?可人类依然执着于财富,日复一日地透支着自然的资源,为了所谓的繁荣不惜让环境付出沉重代价。这一切的源头,或许就是人类的贪婪和麻木。“别人都开冷气,多我一个又有什么关系?”“水这么便宜,浪费一点算什么?”这些小小的自私,日积月累,就汇聚成毁灭环境的滔天巨浪。灾难真的降临时,金钱、权力和科技都将变得毫无意义。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灾难侵袭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城市,看着一切自私的行为在洪水和干旱面前化为泡影。我们才会明白,金钱是毫无价值的,真正能让我们生存下去的,是自然赋予的恩赐。

环保并不是在与经济发展对立,而是提醒我们,财富的积累不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人类可以创造财富,但无法创造一片净土;可以开采资源,却永远不能取代大自然的智慧。也许,这个世界真的已经太晚了。但如果每个人能放下自己的自私,认真地思考一下这个地球的未来,或许我们还有机会改变一些什么。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开始,从不再抱有侥幸的心理开始,或许,我们能为未来留下些许希望。

Photo by Alan Rodriguez on Unsplash

支持作者
喜欢这个作品?请略表心意。

从1986年《成长中的六字辈》到38年后的今天,六字辈的故事重新启航!张永修主编的《成长中的六字辈 2.0》不仅是文字的汇聚,更是岁月的见证。曾经的年轻写手们,如今历经人生起伏,以成熟的笔触展现生命的深度。 这部文集集结了35位六字辈作者的珍贵作品,值得收藏,一再品读。
六字辈再聚首:《成长中的六字辈 2.0》人生新篇章的共鸣之声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