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烑华
从前从前有一个小女孩,她临睡前想要听故事,然后她的妈妈就给她讲了一个故事。
她的妈妈说:“从前从前有一个小青蛙,它临睡前想要听故事,然后它的妈妈给他讲了一个故事……”这一段话是我的女儿忽然跑进我的房间对着我说的,她一边说,一边在那里笑,笑得特别可爱,也特别自然。
在我们家,临睡前说故事是一种习惯,四个人挤在兄妹俩的房间,然后一起分享今天的经历、明天的计划和未来的展望。说得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其实就是讨论下一次出游的想法,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细节。最后的结束一般就是关上了灯,说一段小故事,然后睡觉。轮到我说的那几次,很自然地,我就说了那一个“从前从前……”的故事。
记得我小时候,家里都是几个兄弟姐妹一起睡同一间房,那个时候房间很大,但是床很少,在地板上铺上一片床褥就可以睡。很多时候我想要听故事的时候,哥哥姐姐们就睡给我讲那一个故事。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小和尚,小和尚想要听故事,老和尚就给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故事就是这样不断地循环,然后一直到我睡着。
后来,我变得难缠了,他们就换汤不换药,依旧说着从前从前的故事,唯一不同的就是不断替换小和尚和老和尚的身份,可以是小青蛙和青蛙妈妈、小女孩和女孩妈妈、小乌龟和乌龟妈妈。虽然依旧无聊,可是仍然能够让我安慰地入睡,那是一种安全感,是一种陪伴,是一种关爱。
从前从前的故事就这样变成了我身体里的一部分。陪伴着我长大,然后说给我的下一代听,不知不觉地变成了一种传承。女儿现在也开始说起了这一段故事,我想或许以后她有了自己的孩子,她也会和他们说着“从前从前……“。
邻居老人和我聊天,说她不懂现在小孩的想法,有代沟。每天和孙子相处的时候,一个说英文,一个说华文,两个人就这样鸡同鸭讲,很不是滋味。她说孙子每天就对着平板电脑,不是打游戏就是和朋友聊天,就算做功课也要开着,她都有点不记得自己孙子的正脸长什么样子了。
老人家觉得自己老了,跟不上时代了,被现在的年轻人嫌弃了。老人家觉得自己没用了,变成了家人的累赘了,不再被家人需要了。
需要和被需要都是一件奢侈的事,可是很多人却都把它们当成了理所当然。就好比孩子需要妈妈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难道妈妈就不需要孩子吗?妈妈需要爸爸,难道爸爸就不需要妈妈?不被需要的生活就变得没有价值,还是说,需要别人的时候,自己就是一个累赘?并没有。需要和被需要都是奢侈品,而生活的基本不需要奢侈品,生活不过就是一顿饱饭、一口气,其他的一切都是赠品。
也许只是我想多了,老人家不过就是闷了,所以找我聊聊天,说说话。她回到家里看到孙子,还是会乐开了花。哪怕被嫌弃,她依然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哪怕不被需要,她还是日出而作,累了就休息。
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堆漫画,其中就有一套叫《诸子百家》,作者是蔡志忠。当时的网络并不那么发达,很多时候只能知道作者叫什么,并不知道他的生平和样子。漫画画得很精致,内容要说深奥,其实当时的我并不在乎,只是发现里面的故事很生动、很有趣。它让我认识了孔子、老子、庄子,虽然我并不真的记得有过什么故事,但是我记得那些眼睛睁不开的老者都是圣贤。
后来开始看电视,每个周末的早晨都会特地早起,为的就是看《机器猫小叮当》,作者叫作藤子不二雄。我也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子,我只是知道小叮当的百宝袋,有着让人着迷的道具。
不记得那一年,应该还在读小学。有一部动画电影叫《天空之城》,那一颗缓缓坠下的飞行石,让我到处去找长得类似的石头,期待着哪一天可以带我飞到那一个神秘的天空之城,然后云游于天际。作者叫作宫崎骏。
某一天,网络开始盛行了,认识这些作者之后才发现,他们都已经是老人家了,可是他们的创作依旧备受小孩子们的喜爱。我自己的孩子也在看他们当时的漫画,依然会觉得他们的漫画很精彩。当我们说老人和孩子之间有代沟,那么为什么孩子们还是会喜欢这些老人家画的漫画?
或许有代沟的不是时间,而是遗忘和选择。为了自己想要的名利,遗忘了自己的初衷,或是选择拥抱新的生活,而抛弃了该有的淳朴。不是老人不了解小孩,而是老人期待孩子来体恤自己,也不是孩子不懂老人,只是孩子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选项。
这些已经年迈的老作者,为什么依然可以创造出哪一种年纪都喜欢的卡通漫画,或许他们早已经知道创作它并不是叠加的效果,而是在创作的世界里面,一直让自己活得像一个好奇的孩子,不断地去探索这个世界有趣的地方。然后把自己探索到的故事化成作品,展现给这个世界看而已。
就像从前有座山的故事,现在的庙已经不在山上,但是里面依然有个和尚,和尚也爱听故事,只是说故事的可能不再是老和尚,而是进庙问卜的善男信女。不变的是对于生命的好奇。
蔡志忠老师说过一段话,有时候看着自己从前的作品,觉得那作品真好,而且以后自己一定画不出这样的作品。这个是因为时间在变,而自己的作品都是每一个时间点里面最好的作品,那一些都是在那个时候自己倾尽全力画出来的漫画。以后还会有好的漫画,但是一定和那个时候的漫画是不一样的。
我相信写作也是一样的道理,当作者尽力把想要写的文字写下来,那么就一定是这个作者当时最好的作品。哪怕若干年后回头看,还是会觉得这是一篇好的作品,也是无法再写出同样的优秀的作品。这个并不表示写作的能力下滑,或是鉴赏能力没有进步,而是现在的自己已经经历不一样的人生,自然而然地写不出当初的稚嫩,又或是已经有了新的感悟想要表达。
没有必要一直抓着从前不放,这样没法全心投入地去探索自己的好奇,也没有必要遗忘过去,那样失去了本心。带着第三者的视角去观看过去的故事,然后用小孩的视角去寻找未来的方向,而现在就留给欢乐的欢笑和好奇的心。
Photo by Zan Lazarevic on Unsplash
支持作者
喜欢这个作品?请略表心意。
参与河流清洁,守护我们的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