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破地狱:浮冰存在于心,天堂地狱一念间

by MingYan Yap

邓艾忆

心心念念想看的《破地狱》终于赶在下映前看了。在看之前,就看见很多人对这部电影称赞有加,所以我是抱着很高的期待去看这部戏的。刚开始选择不看这部戏的原因是,黄子华一贯的放纵任性的拍戏风格,让我担心他难以驾驭这部深沉的作品,甚至可能让我出戏。 但这一次他的表现,让我刮目相看。原来当一个爱开玩笑的人认真起来时,能赋予角色更深层次的灵魂,角色的塑造变得更为丰富。完全没想到,看完这部电影后的冲击感是那么大,能引发的深思是如此之大。

这部电影其实很贴近我感兴趣的话题。年纪轻轻的我,就有着一个怪癖。我很喜欢去医院,因为在那里,能让我看见生命剥下糖衣后的真实模样。那些痛苦、无助,面对无常时升起的无奈和脆弱,让我能活得更通透清醒。一直以来,讨论死亡是个禁忌,因为这被认为这是个不吉利的话题。而我,却喜欢贴近探讨和讨论死亡的这个话题。我明白即便是掩耳盗铃的处世态度,也不能逃避生死。所以,我们倒不如勇敢直面它,主动探索这个人生必修课,这样才能更好地善用这个来之不易的人身和人生入门票。

《破地狱》是一部从死亡入手,却探讨生之意义的电影,也同时彰显了临终关怀的重要性。在中学时期,我有幸拿到冯以量老师的免费书籍后,就那样偶然地接触到了“临终关怀”一词。临终关怀从事者的责任环绕在善终、善别和善生的话题中。而生而为人的我们,要如何善终,与家人朋友有个善别,和让在生的人能善生是我们一辈子的必修课,因为谁也避不开生死课题。

片中主角提到,他身为殡葬业经纪,职责是“超度活人”。起初,我对这句话嗤之以鼻,觉得经纪根本无法承担如此高尚的责任。 因为通常我们用“超度”一词,是在往生者身上,希望能让往生者早登极乐世界。所以,对我来说,“超度”这个词是一个能救赎到活人的高级词语,所以我觉得区区一个经纪是无法做到的。然而,随着剧情展开,我逐渐理解并认同了这句话的深意。此外,有一句台词是我听到感触颇多,无比赞同的。那就是“活人也需要被超度”。是的,人生的跌宕起伏,坎坷困境都让很多人如同活在炼狱般苦不堪言。的确,我们的身心灵都需要被超度、被救赎。但认真想想,其实能破地狱救自己的唯有自己,因为天堂地狱全在我们一念之间。

在文哥的家庭故事表达中,我看见了很多亚洲家庭的影子。父母或许从不直接言爱,但目光中的关切和行动中的付出早已无声胜有声。 那如影子般的爱是亚洲父母的特征,看不见但永远都不缺席的爱。这样的相处模式,铸成了日常中常见的父母与孩子的代沟,无意中制造对子女的伤害,而在子女的不解下,在反抗和受伤之间来回踱步。而这种缺乏明确表达的爱,容易让孩子感到情感上的缺失,甚至在兄弟姐妹之间也可能引发竞争与矛盾,因为每个孩子都渴望在父母的爱中得到确认和认可。

而隔代的传统,守旧的观念是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一道透明隔阂。这就如电影中,文哥坚守他父亲的教诲,坚信女人是肮脏的这个观念,全然不知那犹如利剑般刺向他的女儿。也许说者无心,但听者有意。文哥虽词不达意,但他对女儿的爱却一点也不少。同样地,文哥在中风后,字字行行间透露着对儿子的担忧和思念,也坦然面对儿子的抛弃,甚至还佩服儿子至少有勇气忤逆他的意思。这无疑反映着文哥其实也是个在家庭教育中的牺牲品。也许很多人犹如郭志斌(文哥儿子)和郭文玥(文哥女儿)般讨厌父母的掌控,觉得举步维艰,不得自由。但文哥也曾是个孩子,准确点来说,是个不利对错,盲目听从父亲教导的孩子。即便不知为何父亲说女孩肮脏,但文哥也照单全收,继承父亲的衣钵。却不知,自己依样画葫芦的教育方式出发点虽是好的,但却让儿子视之为束缚,女儿视之为不被爱。这种隔代伤害在现实中并不少见,每个人都可能是家庭教育的受害者,而他们同时又是伤害的延续者。

但他们一家的隔阂和误解,全都在电影中破地狱的仪式中如同地上瓦片般被打破。旧的观念在那一刻彻底瓦解了,隔代伤害成功在这一代及时止损。“破地狱”的仪式不仅是文哥的告别,更是隔代伤害的终结。他用遗言和行动表达了对儿女的爱,也用破地狱的方式让一家人得以和解。文哥的遗言是属于他自己的独特善终的方式,他罔顾那些老旧的传统,选择了让自己的儿女为自己破地狱,也拜托主角帮忙超度自己的女儿。 主角尊重文哥的善终方式,也为文哥和子女之间搭建了理解与和解的桥梁,让往生者善终的同时,也让在生人从痛苦中解脱、重获新生。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才发觉之前自己怀疑一个经纪的能超度人的态度是不正确的。其实,主角在电影中犹如临终关怀从事者般,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现实生活中,临终关怀从事者会扮演一个陪伴者的角色,陪伴临终患者走完最后的旅途,倾听并尽量让患者在临终前能完善他想做的事,和在生者好好告别。临终关怀从事者的重要任务在于引导患者摸索并表达自己内心的善终方式,当作一道患者与家人的桥梁,尽量减少往生者在离世时的遗憾。也同时让临终者能与家人朋友善别,和让在生者能在失去亲人朋友的情况下,继续好好地生活。这就是临终关怀的主轴。

也许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善终方式,也许那会在别人眼中显得怪异。但遵从往生者的意愿,是对往生者最大的尊重。即便大伙儿都不赞成文哥的女儿进行破地狱的仪式,但那是文哥对于自己生命画上句点的仪式感。对于善终而言,根本无对错而言,而往生者为大,因为那是属于他们生命旅途到站后的最后要求。

一生真的很短,现今社会的蓬勃发展,让人们身上都背负着大大小小的沉重包袱,让人们犹如刚开局的主角一样,盲目追求金钱。但随着剧情的转变,主角接触到一个母亲决定把孩子制成木乃伊的个案后,本来接下订单的本意是纯赚钱。但是,在那位母亲由衷感谢主角的时候,让他心里不禁升起无尽的感触和对于殡葬业的重视。最后,他选择用心地陪伴每个往生者走完最后一段旅程。但是,这同时也让他变得对人生有着比较消极的看法。他对自己孩子的出生感到悲哀,不想把孩子带到这世界上受苦。其实,这挺贴合我看待生命的态度。我对人的生死看得比较透彻,拥有一个知道会失去,所以宁愿选择不曾拥有过的心态。但畏首畏尾地过日子,将会错过很多美好的瞬间。

的确,人生犹如一列充满未知的列车,一踏上旅途的那一刻便是倒数。一切皆无法掌控。每个人有不一样的终点,上下车擦肩而过的过客也多不胜数。但人总不能停留在看清无常是常态后的消极地带,因为那样会错过更多路途中的美好风景和无数个故事章节的开启。

感谢这部电影踏在社会的禁忌灰色地带,带领大家看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临终关怀的这个课题。衷心希望讨论死亡不再是一个禁忌,希望死亡能被开诚布公地讨论和探讨。很不意外地,在看完这部戏后,我妈妈依旧会把这部戏归类为不太吉利的级别。也许死亡看起来是黑暗的、血淋淋的,但死亡却是一块在我们生命中流淌的一块浮冰,虽看不见,但一直都在。这电影是个很好的切入点,让社会大众看看这一块流淌在每个人生命中的浮冰。即便害怕浮冰融化的那一天,它始终存在于生命的长河中。你敢直面那块浮冰吗?

Photo by Larm Rmah on Unsplash

支持作者
喜欢这个作品?请略表心意。

从即日起,人间烟火所有的投稿栏目将全面转移至人间社区。未来,凡欲投稿者需先注册人间社区账号,所有投稿均通过该平台进行。 自由投稿仅限散文,其他类别的作品请自行发布至个人公众号。
投稿新方式,创作新起点!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