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当盒里有一格是生活

by MingYan Yap

咸鱼创业家

有一种饭,装在方方正正的盒子里,可以是各种容器的,也可以是任何材质的,像是被裁切好的日常。

它叫便当。

但是在我们国家,或许,我们更习惯称呼它为“盒饭”。

那些亲手制作的便当盒里,食材里藏着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温柔爱意。可能不是最精致的,也不是最豪华的,但是在打开的那瞬间,总能嗅出某种熟悉的气味——你会知道是某个人在夜里、在清晨、在赶时间的时候,为另一个人精心制作的心意。

在宫崎骏的动画里,便当是柴火味的——捏得紧实的米饭,粒粒分明;铺上煎得恰到好处的秋刀鱼,表皮还泛着层淡淡的金色;金黄的鸡蛋卷横卧在一角,连青菜都绿意盎然。这样的便当,好像不是用来填饱肚子的,而是来抚慰心灵的。

日剧里的便当呢,最讲规矩。他们喜欢把所有食材弄得隔层分明,颜色和谐。连一颗番茄都被放在刚刚好的位置里。他们会用剪刀剪出爱心胡萝卜,把香肠划开煎成章鱼模样。小小的盒子里,装得下对孩子的叮咛,对丈夫的默默关怀。

而韩剧里的便当是一个扣起来的铁盒。红艳艳的韩式辣酱盖在热腾腾的米饭上,还有必不可少的泡菜、鸡蛋和各种拌菜。盖上铁盒,摇一摇,再打开,所有食材胡乱混合在一起,看着黏糊糊的,却叫人看得垂涎三尺。是那种早晨出门前,随手一抓就能拎走的便当。很随性,随性到好像饭盒一打开,就能立刻从旁边涌出三四只汤匙,一起分享这一刻的美味。

台湾最出名的铁路便当,是旅行的味道。方正的硬壳纸盒里,排骨压在米饭上,边缘炸得酥脆,浓色的酱汁浸润到底,卤蛋和酸菜永远固定在那个位置。每一样都是平价的日常。到时火车晃一晃,筷子插歪了,卤蛋会掉下来。这一刻会有一台相机捕捉到旅人狼狈的模样,这样简单的美味,即使结束了旅程,还是会在偶尔想起来时,细细地回味。

港剧的便当藏在茶餐厅里,那是便当模样的“外卖盒饭”。午餐时,有伙计骑着摩托车把外卖一箱一箱送到写字楼。泡沫塑料盒里,可能是简单的炒饭或炒粉;也可能是较为地道的西多士、菠萝油和车仔面。那些港式的盒饭里更有可能是油润润的叉烧或油鸡腿。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打工人的中午,一口咬下,满口咸香,才是心满意足。

便当,是一种很日常的饮食形式,有时能也会成为传递暧昧的情愫。我们在漫画里常见到的,是某个女孩低头捧着粉色便当盒,悄悄递给坐在教室里的男孩,说:“这是我做的便当。”盒子里是精心摆放的小熊海苔米饭、爱心胡萝卜,甚至是还没有掌握好火候的鸡蛋卷。有时候味道并不好,但是因为不想让对方失望,可能男孩还是会吃完。

便当是带着故事的饭。吃下去的不只是米饭、肉和菜,还有情绪、记忆、某段关系的温度,和那个你曾经想起就觉得幸福的人。

如果是小学时的一场团游会,那在你回忆里就弥漫着不同家庭的味道,有人带了油香扑鼻的鸡饭,有人带了金黄酥脆的炸鸡块,还有人带的是家里现做的饱满扎实的三明治。可能他们的便当就用铝箔纸包着、塑料袋装着,撕开的时候热气和香味扑面而来。

如果是朋友间的野餐聚会,那在你回忆里就是西瓜冰凉,汽水“跐啦”的味道;是朋友拆开的香脆薯片;是夹着鸡肉咸香和浓郁芝士的披萨;是呛鼻刺激的芥末寿司的味道。

如果这个世界是个大大的饭盒,那每个人,都想在其中占一个温热的角落。

当然,现在的时代发展迅速,人们经常是匆匆而忙碌的。有些便当则是凑合出来的,也许是隔夜的饭菜就简单热一下,将就着配上简单的蔬菜、冷透的熟食就这么被匆匆塞进便当盒。吃的人不太讲究,拌一拌,合上盖,匆匆塞进包里。这个便当就像生活的残页——皱皱巴巴地塞进今天,又挤进明天。

甚至很多时候,快捷的外卖也会成为许多人在外的选择。因为楼下的外卖更快,人们总在疲惫的午间,动动手指下单一份外卖。但是一旦时间长了,人们总会怀念起,那便当盒里家常的味道。

于是,有人开始学着为自己做便当。也许只是将速食的咖喱块扔进锅里,加两勺米饭;洗净小番茄,装进一个小格;甚至简单地炒个饭或面,也觉得踏实。每一道料理,每一个盒盖扣紧的动作,都是对自己的善待。自己一个人的日子里,这样一顿小小的“烟火气”,足以对抗世界的温柔底气。

便当,是人们最温柔的喃喃细语。它让人知道,即使世界喧嚣、道路漫长,有人把满满的爱意装在小小的盒子里,等你品尝。也是平凡生活里,一个铁盒子里,那一格格的饭菜,都是善待自己的温柔。

便当盒子一合上,就有一种被生活认真对待的美好感觉。

Photo by qi bin on Unsplash

支持作者
喜欢这个作品?请略表心意。

从即日起,人间烟火所有的投稿栏目将全面转移至人间社区。未来,凡欲投稿者需先注册人间社区账号,所有投稿均通过该平台进行。 自由投稿仅限散文,其他类别的作品请自行发布至个人公众号。
投稿新方式,创作新起点!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