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隆
记得小时候,妈妈经常对我说的话——“妈妈不饿,你们吃”、“妈妈不累”。
小时候家境不好,爸爸有段时间只身一人在新加坡工作,我和弟弟则跟着妈妈,住在公公婆婆家,偶尔也会到外婆家住。那时候,妈妈不敢用家里的电话联络远在新加坡的爸爸,只能拿着零钱,到附近的公共电话,投着零钱,打着时限超短的越洋电话。那时候还小,不能理解妈妈对爸爸的想念之情,一直嚷嚷着要跟爸爸说话。妈妈也让我和弟弟轮流与爸爸说话,而她只能匆匆地与爸爸聊两句就挂了电话。这是我很清晰的一段童年记忆。
虽然家境不好,但在她能力范围,都希望能够将她认为最好的给我们。每年的生日,永远不落下,一定会为我们买一粒蛋糕,为我们庆生,直到我中学毕业到外地念书才停止。我现在快四十岁了,只要生日的时候,我有在家,她一定会准备传统的红酒面线,还有红鸡蛋。当到她的生日的时候,我们说要带她出门吃饭,刚开始总是推说,不想出去吃,浪费钱之类的。其实我们知道,她只是不想要我们破费而提出来的借口。最后,我们还是把妈妈硬拉出门,带她去吃她很少吃过的餐点,看着她脸上流露出开心的表情,我们也同样高兴。
小时候,她总是会把好吃的食物,都留给我们两兄弟。我记得,我们有时候会问她:“你也一起吃。”妈妈总是回答“我不饿,你们吃”,不然就是“我不喜欢吃这些,你们吃吧。”殊不知,妈妈留给我们好吃的,也是她平时一直都少吃的食物。长大成人后,才发现这些都是她的借口。
我记得妈妈很喜欢拍照,当时爸爸就买了一部菲林相机送给她。妈妈就经常为我们拍照,日常生活的照片,也会带我们到附近的海边或公园,为我们拍照。所以,我们小时候的照片是好多好多的。我本身是摄影师,现在看回以前妈妈为我们拍的照片,我觉得好惊艳,妈妈的构图是那么工整,因为菲林相机是无法像数码相机一样可以重复地拍。只是那么多照片里,很少有妈妈的身影,因为大部分时间她都是掌镜者。这些都是妈妈为我们制造的珍贵回忆。
妈妈总是希望我能够好好念书,也希望我能够多学习一些才艺。由于我的耐心不足,所以妈妈为我报了钢琴班,而我只想着玩,根本就没有心思去学习。于是,就这样辜负了妈妈的一片苦心。除此之外,也报了心算班、画画班、跆拳道课。现在回想,当时明明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为什么还会让我去学这些额外付费的课。原来都是妈妈省吃俭用,把省下来的钱,都让我们去学习。
过年期间,妈妈总会带我们两兄弟到百货公司购买新衣,每一年都不落空。她说“过年就该穿新衣”,可是她却很少买给自己。妈妈总是说:“哎呀,还有衣服穿啊,还新着呢。”长大后,我们也会分别买衣服送给她,而在这几年下来,在我的苦心劝说之下,也学会了网购,也经常会为她自己买衣服、裤子等等。
当我学院毕业后,我想直接工作,不想再继续升学了。当时念的学院和台湾某些大学是姐妹校,也就是在马来西亚念两年,之后在台湾继续两年的大学生涯,顺利毕业后就能拿到学士学位了。妈妈一直劝说,我都不听,铁了心要工作帮补家里。后来在我毕业后,我进入职场了。妈妈还是时不时打电话来劝说,我说家里经济不是很理想,我不想加重家里的负担。有一次放假回到家乡,在一次的谈话中,妈妈告诉我,她其实很向往大学的生活,她说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代替她完成这个梦想。我说,如果我拿到奖学金的话,我就去。结果,我真的申请到了奖学金,而我也顺利地毕业,拿到了学士文凭,只有我知道妈妈有多么骄傲和开心。
直到如今,我也结婚了,妈妈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我。我开玩笑地对她说,我只要还跟你住在同一屋檐下,我感觉我还是一个长不大的小孩。妈妈说,你迟早都要搬出去的,能够多依赖一分钟,就多依赖一分钟吧。当我听到妈妈这样说,突然觉得妈妈已经老了,不再年轻了。
妈妈曾经对我说过,她说我们三兄弟,就像是她的命一样。妈妈她从不期望我们能够出人头地,她只希望,我们能够健康平安,好好做人,这样就够了。
妈妈的愿望很小,小到连她自己的愿望都被自己忽略。我们能够做的,趁还在世的时候,多陪伴。树欲静而风不止,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时间,是不等人的。
Photo by Trung Nhan Tran on Unsplash
支持作者
喜欢这个作品?请略表心意。

投稿新方式,创作新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