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裂缝里觉知光源

by 谢智慧

密严

当代作曲家菲利普·葛拉斯(Philip Glass)曾为经典纪录片《机械生活》(Koyaanisqatsi)配乐,日后也成了他的经典之一,Koyaanisqatsi是美洲印第安霍皮族用语,意谓「失衡」,自然界与人间因为机械介入,好处是多快好省,流弊就是原有平衡破坏,从此地坼天崩,须要人为去修补裂缝,但犹如诗人歌手李欧纳·柯翰(Leonard Cohen)说「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契机」,失衡时刻,正是寻觅光源的转机,能否化危为安,也仅仅在一念之间而已。

现实人生里,问题永远没完没了,如同电玩游戏打地鼠一般,你这一头打下去,另一头又再冒出来,而且随着你解决的能力越强,冒出来的问题更多,关键在于问对问题。当工作与生活失衡时,别问「该怎么办?」,而应该直指核心,问「我的哪一部分正在因这事而困扰?」,如果问「怎么办」,已经落入了「外在有问题必须处理」的信念中,而信念只是信念,可以在一念之间转换。

光源在哪里?是从上一个问题里,开始转入内在。就像在暴风圈里,永远存在着不动的暴风眼,一旦看见纷扰部分,就要接着问:「是谁看见这一切?谁在察觉到这些内在的纷纷扰扰?」这才是解决问题的终极答案。因为看见纷扰的事实,意味着你不是它。看见事物的过程,须要主客关系,主体是「见证者」,因为它看见发生的事物,而客体则是正在看到的事物,此处特指这些内在纷扰,维持着「客观觉察内在有问题」,远比迷失在外在状况,更有选择权。能回归到光源,这一见证者意识,就是改变原有参考架构的开始。

众所周知,在焦虑、迷惘、愤怒或恐惧时,常常是不能妥善处理、面对问题,必须处理的第一项问题,其实是自己的反应。除非先承认那些纷扰影响自己,否则无从解决外在任何问题。解决纷扰内在,永远都是先寻觅光源,而不是被眼前的乱纷纷的影子蒙蔽,此处特指各类情绪、问题或事件。

我们常被原有解决问题的参考架构绑架了,只想急冲冲找出让这一切纷扰发生的凶手,如果归咎于外在人事物,会让自己觉得好过一些。但偏偏在纷扰的影子舞动时,更应该做的事,反而是立即坐回自己的机舱驾座,当下察觉影子背后的光源,这就是意识切换,要从外部解决,切换到内部处理的过程。并不容易,但也没那么困难,重点在能否意识到你是见证者,而不是随着问题的影子狂转。

平衡存在于一体中,不偏不倚谓之中,这中道不是人为的去操弄或完成,而是在纷扰中指认出来,然而指认出来只是第一步而已,毕竟指认出来的动作,已经隐含着你和一体是分离的,仍然不在完全的一体至衡里。但是仅仅踏出这一步,对大部分人都是困难的,因为陷入纷扰流沙里,越是挣扎,越是只能往下掉。

有句老话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能不去扰动流沙,才能找到出逃的途径。能在瞬间辨认出光源,才是解决纷扰的终极道路。沿着熟练的辨认,进而深化,最后成为骨肉血髓,成了浑然不觉的本能反应,才是叩问一体至衡的门径。所谓「有路可通往真理,但真理并不在路的尽头」,家舍即途中,途中即家舍,往往才是路上风光,而不是汲汲营营的奔波前去,最后在纷扰的流沙里灭顶。

Photo by Shashank Sahay on Unsplash

支持作者
喜欢这个作品?请略表心意。

我们诚邀各位同学及老师们,一起来分享校园里的各种故事,展示校园生活的多姿多彩。 文章一经采用,作者将获得RM50稿酬。
校园故事(长期征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