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萍
我的家乡是北干那那。
这个系列, 都会专注北干那那的点点滴滴、小情小性, 举凡让我们为之着迷的新村屋、风情万种的铁花、80-90年代情怀秋千、家家户户栽种的花花草草、学校、巴刹、经营几十年的老店如杂货舖、吃吃喝喝, 家庭精神、人文故事, 都将陆续登场。
为什么我要写北干之美?
- 这是我的家乡, 这个家乡很好。写家乡, 有多方面的意义,在这里不准备着过多笔墨,因此一笔带过就好。
- 我写, 我有心要写, 没有很了解北干, 希望写着写着的同时,更了解这里, 也许更了解自己为何起心动念要写。毕竟, 我不是写手, 我如何又如何(理由藉口要讲可以好多。其实,主要是: 我想写呀!赖国芳先生这头儿,也有个艺文园地好抒发、抒发。助手雯妮这小妮子在 follow up case 时接触之下也令人心生好感, 也促成了我写这系列的缘起)
- 还有其他枝节, 有机会日后再说。
(来咯!)
农历新年期间的好几个早晨,我独自一人;或一个同伴,除了在自家民宿附近morning walk之外, 也去育民小学、巴刹、第4区, 一路上看着许多户人家屋前有燃放红炮的印记, 很有过年的喜气。美丽的花花草草尽入眼帘, 微风轻送, 看看家乡日常的生活画面感觉很好,摘取了一些日常画面让在异乡的你看看。
家乡既熟悉又陌生。
回到家乡或家里时真是舒服, 懒懒地被家里的爱给包围着。
回到家乡鲜少外出之下对家乡有陌生感。
屹立大路旁的6棵60余年的‘扇子树’,种于195x年,那时的整排, 从警局前至现在拍摄位置,由当时的移民官汤木生先生负责, 据钟长辈说, 当时这排树起着避雷作用。
如果问问”北干人”:
“嘿, 这6棵树大约栽种于什么年代?”
“???”
若不是长辈说起, 我和许多的同乡人一样 – 不知道。
知道后, 心头有“喜悦“感。
不知道时, 并不晓得:“原来不知道时是让人 – 没感觉的“。
你们呢?曾有过类似经验, 然后结出类似的观点吗?
p/s: 本文在出街前曾给一位郑长辈看过, 他13岁就从中国来到南柔,至今已在这儿生活了70几年。他说这仅存的几棵扇子树是载种于84-85年代。他非常确定, 因为, 同一时候, 他也种了好几棵扇子树。
这扇子树的年岁,我还需再确定。
2019的某一天, 慈济有个活动, 假育民小学礼堂进行。
一步入礼堂, 瞧见了一张熟悉的脸(照片高挂墙上)凑近一看,原来是我父亲许崇明。
当年建校, 他帮忙过。
很久很久都没见着这张照片了。
尔后, 再看到模范生名板, 很好, 学校把这些都安排得很好, 这两样都保留得很好。
那天看到这两个点滴, 滋润了我的心灵。
当年处在这样大环境的父亲,给了我一些思考。
如上言及: 当年建校, 他帮忙过。
当年的大环境,物资缺、教育也缺;
那时代缺教育, 他帮忙筹建学校。
那时代缺吃的, 他批发蔬菜。
很直接。
我们这一代就该看清这时代的北干那那”缺什么”。
当我看到一间又一间的老屋子无人居住, 或是出租给他人之下变得面目全非时, 我看了心疼。我想,与其down-grade老屋子, 不如转做其他用途新村屋民宿、咖啡馆、文创空间,人文生活馆及其他,能够up-cycle、re-purpose老房子的)。
30-50多年前, 当年建设不足, 父亲辈们努力做这方面的建设。
30-50年后的现在, 教育极度普及化, 物资不缺乏, 大环境其实挺不错的。
那现在我辈们能努力做好什么, 才能让30年后的家乡, 美好、美丽依旧?
好好修复这些空置的屋子吧!保留这些极具特色的屋子!
打个比方, 你热爱新村老房子, 那你开设的特色专店, 如果不要新式店屋的style或feel,那就去物色一间有特色的新村屋吧!特色老房子不用太可惜了呀!
吾乡人呀, 你想像家乡30年后是一副怎样的光景呀?
支持作者
喜欢这个作品?请略表心意。
Hara Makers 隆重推出 “欢乐礼包”,融合环保、时尚与社会责任的独特礼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