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乡音考古工作者张吉安,拎着音箱,随着后巷老人的讲古和曲艺录音、一起重走茨厂街消失的原生态,去听“不见的老街”,回溯老街行脚的 “感怀之旅”。
地区
-
-
小曼 — 一不小心,我竟成为一部贺岁微电影的”男主演”!2018年12月初,在新山的一家中资企业登门造访,提出要以二十四节令鼓为题材,拍一部贺岁微电影。我若没有异议,中国的导演及摄制团队在圣诞节前便将飞过来 …….
-
黄晓瑾 — 除夕日,90岁的苏老先生独自在家,看见我们来买木屐非常欣喜,带我们参观工房。交谈中,能够感受到他非常以做木屐为傲,不久前才被电视台访问。小小简陋的木屐工房,淡淡清香的木屑味,时间仿佛定格了。(内含多张照片)
-
Ivan Lim — 麻坡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民俗文化, 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行業, 各行业都有形成了独特、 精湛的老舊文化, 但近几十年,这些难以泯灭的美好记忆的老行业正在慢慢消失。
-
对于很多马来西亚的华人来说,二十四节令鼓是新年的一个重要仪式。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1988年由二代华人陈再藩老师创立,融合了传统二十四节令、舞狮和书法等元素,体现了华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和骄傲,2009年被评为马来西亚国家文化遗产。
-
程丽芬 — 我的邻居,前后左右,都是潮州人,外子的兄弟姐妹,娶嫁全是潮州人,只有我是广东人,所幸外子是客家人,要不我真要被潮州话逼疯!一出门就听到 di diang,ku di kok, da mi gai, thia bo,me me lai,……。 来到咖啡店就是kopi gao jia,gun zui sum,hiam tam bok ……。 初时听到八只耳朵,这好像来自月球的语言!
-
张美莉 – 我从小生活在居銮的贫民区 ~ 哈芝马南 Haji Manan,直到中三学末。整个社区已拆毁多年,建筑起一排排没有特色的店屋。今天回神仔细回忆,才发现原来儿时的记忆清楚的烙印在脑海中。彷佛在记忆之流中,还清楚看到小时候的自己。
-
词曲:洪维聪(内附视频)。洪维聪和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是”吉兰丹人吹水交流区” 脸书群组的管理员,现有会员超过4万3000人。去年开始,他们开始以群组名义在哥打峇鲁一条老街 “Baktiam” 办起夜市,并纳入文创活动。接下来的 “吹水文创夜市” 已敲定在2019年1月23-27日开市,并且获得八度空间的支持前来拍摄和主持游戏节目。
-
欧宗敏 — 马六甲老城区热闹依旧,人潮车潮,川流不息,七彩闪烁三轮车播放大声音乐歌曲更是喧闹。站在马六甲河岸,河面微波粼粼,河水缓缓流淌,我忘了问那位年轻导游,他的年代的城市集体记忆,还看得见?还找得到吗?
-
叶丹 — 在邦咯岛吉灵丸有这么一家小店,玻璃门挂着手写的 “邦咯七号” ,如果不是 VIVO 这个字和明星脸拿着手机,你肯定看不透里头就是卖手机和配件的。老板是位怪咖,人长得不怎么样但满脑子古灵精怪的想法。
-
沙登一校董事长何广福 — 我们和社区是永远不能分开的。尤其是我们华校,更靠着我们社区的支持,才有今天的这个成绩。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有机会从这个故事馆里面,看到沙登新村过去的历史,以及所遗留下来的一些文物。(内附视频)
-
李永球 — 马六甲码头估俚有他们自己的俗语及行话,如:显就歇,无镭就借(累了就休息,没钱就去借)、估俚头,乞食尾(当估俚的,晚年都很凄惨潦倒。估俚收入虽然丰厚,不过多数染上鸦片、赌博或饮酒之习,因此晚年潦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