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大马文创业者最常提出的论述有两点: 1. 我在做一件很伟大的事,你们应该来支持我。 2. 那是一位很好的人,你们应该去支持他。 总之,只要很伟大或是一位好人,甭理卖的是珍珠或空气,支持就对了。至于产品能为潜在顾客带来什么满足,完全避而不提。这样的论述一而再,再而三出现,了无新意,简直是对社会良心的疲劳轰炸。 — 赖国芳
赖国芳
-
-
市场有没有可能筛选高质作品?当然可能,柳永就是一个例证。当时排挤他的士大夫,写出来的作品,给柳永提鞋都不配。 — 赖国芳
-
许多大马企业及个体户,在数码世界的立足点,仅限于社交媒体专页,电子付费方还停留在发布银行账号的原始阶段。这是远远不足的,就好像一个实体商户,长期滞留在摆地摊的状态。
-
赖国芳 — 兵士们用血肉之躯抵挡子弹,升起一面国旗 — 我没看到英雄,只感受小人物作为他人棋子的悲凉。大马的一些文创人士,好像也很热衷于制造旗杆。八佰情结,保留给他们 syok sendiri 就好了。
-
电视面世初期,很多节目都只是舞台剧的录影,待到人们逐渐掌握电视和电影语言的应用,便突破时空限制,从此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艺术领域。网课何尝不能这样?我们正站在一个即将颠覆教育形态的风口上。 — 赖国芳
-
东方日报 — 2020-07-27 (杨洁思)转型和数码化不一定会成功,但不改变则十之八九是死路一条。与其怨天尤人,感叹疫情让自己怀才不遇,不如自创平台和舞台。– 赖国芳,文创交流平台《人间烟火》创办人
-
南洋商报 — 2020-07-06(郑美励)求生是一种本能。疫情与行动管控令加速本地文化创意产业转型至数码世界,寻求新出路。成效如何?本地《人间烟火》网站主编兼全球流动广告网络公司 BuzzCity 创办人赖国芳以《数码或崩垮》为主题,分享疫情前后他对本地中文文创市场的数码转型、马新中文文创市场的特殊习性的观察和总结。
-
赖国芳 — 线下可否转到线上?艺术家在新常态里可否自救?除了心态,认清自己的能力专长能否在世界上立足,而不是在一个小小的场域中称雄,也是很重要的。
-
赖国芳教授融合多年企业及授课经验,带领你走入数码营销的门槛,在这个急速改变,甚至动荡的年代里,为自己找到一席容身之地。
-
在疫情引发的新常态里,数码或崩跨,是企业和个人所面临的残酷选择。事实上,转型数码未必成功,不转型却十九是死路一条。赖国芳为马新中文文创市场的特殊习性,以及疫情前后的观察,作出分享和总结,为大家爬梳重要的数码转型经验。
-
赖国芳 — 如果情况好像加了水的水泥,一旦凝固便不能挽回,某种程度的社交隔离成为新常态,实体营收将大幅缩减。这时,企业或文创人就被逼上梁山,不得不转型数码了。
-
艺文工作者常被想象成“不食人间烟火”,所受疫情影响“较为轻微”。这是事情的真相?在新常态里,艺文工作者的哪些谋生之道已被阻断?在某个应许之地,是不是有一或多扇新的窗户,正等待着被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