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经济饭

by 谢智慧

丁智逸

「学会节俭就是学会危机管理,要记住呀!」

老祖母每次给我红封包之后,总会赠来一句智慧真言,然后再搭多一串警世名言:「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要知道好景是不会常在的。」

就这样,我被她的游说下,由小学便开了一个儿童储蓄户口,一边拿着这本银行存摺,一边拿着一本用间尺和铅笔画成的「一人公司会计账目」对数,再由这位一人会计员负责在几条纵横交错的红线和黑线中填入数目字和购入物品的项目,小至一枚口香糖,大至父母给予的一块铜板,一毫两角,都得乖乖攒进属于自己的地方,不得擅自离开座位。在看起来一排又一排铅笔字中,日復日看起来彷彿没甚麽意义,但随着月復月、年復年的嵌入装置中,始发现一排看似索然无味的收入和支出,原来正正是管好了一个人生的重要学问。正如老祖母早有预料,好景不会常在,当会计账目的统计表出现了一个怪曲线,我开始意识到某些不必要支出是时候要拿下来了,因为通涨来临了。

在这股通账的重压中,我由捨弃了非紧急的支出,到捨弃了某些日常性消闲支出,本以为老祖母所言是一个喷嚏,原来这恰恰是一场大风暴前夕,我观察着以往食品帐目的数字,却发现这不只是百分之零点零几的上升,而是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十,形成一个怪曲线,就好像一隻年轻的飞鹰一样猛然进击,拍打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甚至拍打着每一个人的脑后,使人头痛欲裂,令很多人一直习以为常的认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障碍,明明钱包裏的几块钱原封不动,本以昨天储了它们就可以给我们吃十天的外食,谁知今天醒来却发觉那位财神爷却只能支付我们买半块麵包。

通涨,就是身边的物价通通涨,以及头顶的烦忧通通涨,而自己的钱包却丝毫不动,一点也不涨。「涨」的滋味,总会令人百般在心头,毕竟在大环境中做好一本经济账,不蚀,已算是不幸中之大幸了,更何况这只是一个开端,倘若没有老祖母的「学会节俭就是学会危机管理」,恐怕在这项考验人的难问中,鬱闷和愁烦只会加重和加重。

在这个步步高升的浪花中,我告诉自己,必须要停下来,好好整理一下家居,就是FIFO,First in first out,先处理久久未碰的食物,腾出了一个空间,好让大容量的东西进入家中,以大分细,将那些小零钱首先节省下来,然后考虑购买肉类的分量,跟着便是蔬菜,最后才是水果。因为蔬菜和水果容易变坏,这些可以最后作决定。

于是,我便从市中买下大容量的调味料,跟着便是归类,酱油放入酱油的小瓶子,味噌放入味噌的保鲜盒,昆布剪成每次用的分量放入玻璃瓶,然后再用藤篮分隔区域,放入冰箱。未需要使用的放入专用的食物柜中保存。跟着便是处理急冻柜的空间,首先将业务用的肉类和鱼类买回来后,按着不同的部位和吃的先后次序处理,先吃的可以不放醃料直接捲几枚保鲜纸再放入保鲜盒冰鲜着,三天之内吃的便加调味料醃製,连汁带肉的一同放入保鲜袋急冻,保存一星期或以上的便将肉类整齐排列,然后将食物袋抽真空,同类为一组,再加一个大保鲜袋放人入急冻柜。如果是菠菜的话,便将原棵洗淨的菠菜放入沸水灼几十秒,榨乾水份,捲上保鲜纸后再放入保鲜袋存入急冻柜。大萝蔔原条买来,切成不同形状再急冻,剩下的皮切幼丝用唐辛子和酱油芝麻油等调味料炒香,其馀的菜和肉,可以用微波炉解冻,做咖哩饭或做炖菜,连同高汤一起加热,顺道节省了时间和煤气……

就这样的一加一减,总算勉勉强强的回到未通涨前的生活水准。

感谢老祖母教我做的一本人生经济账。

Photo by engin akyurt on Unsplash

支持作者
喜欢这个作品?请略表心意。

红蜻蜓出版社的“小说房”系列新作品《仇絲》——这是一个用马来西亚人的日常语言写的关于一个马来西亚人复仇的故事。 现已在书满季平台上架,电子版《仇絲》只需RM15.90,3个月内无限次阅读。
红蜻蜓“小说房”系列《仇絲》于书满季上架!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