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7
2023-10-08 – 星洲日报
“这个年代不能缺了像这样的佳作。” 这是一位姓颜的观众看了《谢师会》后在网上写的一句话。这话让我思考《谢师会》的演出意义是什么?戏剧和文学关系密切,实际上戏剧就是文学的一种。但自打我接触文学以来,就不曾看过本地报章副刊文学版刊登的征文启事或文学竞赛包含戏剧这一项。说文学界抛弃了戏剧也不为过。而戏剧这里,打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就少有文学作者加入戏剧创作。没了剧作家导演就兼任编剧,这是八十年代以来的普遍现象。而这一次是作家返回戏剧——《谢师会》是由孙春美牵头兼任戏剧顾问,尹文釬及程守明联袂改编自马华作家赖国芳的同名短篇小说。说“返回”,是因为在马华文学史上,作家们写戏或演戏不在少数。尤其这次是作者身兼戏剧出品人,出钱出力出作品来亲近戏剧。这一层意义重大——提醒了马华文学界,戏剧原来就是文学大家庭一员,文人的参与对戏剧的文学或艺术质量的提升有莫大的关联。历史上马致远、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对元杂剧的繁荣有直接的贡献;现当代的曹禺与高行健也能代表戏剧艺术的最高水平。从《谢师会》的演出效果来看,可以说赖国芳的原著提供了足够的文学与艺术养分,使得后来的二度(编剧)与三度(导演)的创作成功成为可能。
谢师会:购票
2024年你绝不可错过的舞台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