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日记

by britney

陈玉莲

他的这一篇日记,从下午2点开始构思,一直说不懂要什么。

我和他爸趁着会议与会议的空档,给了他几个点子,都被他拒绝了。
真是岂有此理,老娘的客户都还没拒绝老娘的点子!
老爹更是无奈,大学生、研究生都不敢直接反驳他的点子。

他继续地说,不懂要什么。
我说:“那你就,你不懂要什么好了。”
“不要……”

吃了晚餐,我上楼梳洗。
一会儿,他走进房里跟我说:“我完我的日记了。”
“这么快?你了什么?”
“我用 reverse psychology,我不会写日记,让老师不要再叫我们写日记。”
我心想:Reverse psychology,又从哪里学来的?
我问:“我可以拍你的日记吗?我贴去 Facebook,问我当老师的朋友,看你这一个方法有没有效。”
“嗯……应该可以。”

亲爱的老师们,请回馈我家儿子,你们会因为这样而不让学生写日记吗?

Featured image by Zoran Borojevic on Unsplash

支持作者
喜欢这个作品?请略表心意。

从1986年《成长中的六字辈》到38年后的今天,六字辈的故事重新启航!张永修主编的《成长中的六字辈 2.0》不仅是文字的汇聚,更是岁月的见证。曾经的年轻写手们,如今历经人生起伏,以成熟的笔触展现生命的深度。 这部文集集结了35位六字辈作者的珍贵作品,值得收藏,一再品读。
六字辈再聚首:《成长中的六字辈 2.0》人生新篇章的共鸣之声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