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泥
书友提及年节来临,适龄未婚的她,难免面对亲友寒暄似的催婚,让她有点困扰。我忍不住留言,催婚喔,我可能会说,没打算娶我的,就不必问了。
倒也不是故意找碴,只是开个小玩笑。节庆才遇到的长辈,往往爱问晚辈婚姻、子女、收入等等隐私以示关切,说穿了便是没话找话。反正长辈随便问问,晚辈礼尚往来,不妨信口回应,年节轻松一下,大家笑笑没烦恼。
其实男性亦逃不过节庆时的长辈「关切」,只是或许比较不在意,感受就没这么强烈。近来网络有句名言:「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虽然听来有点无赖,但有时人际互动便是这样,只要没放在心上,即使对方心存恶意,自己也不至于太受伤。
年轻人普遍面对这般窘境,说不定根源于华人不擅长聊天,不熟的亲友没什么话题交流,一旦遇上,大眼瞪小眼未免尴尬,于是长辈试图打破僵局,最容易的选择便是不假思索地问问生活琐事。长辈总不会开口:「最近读什么书?」平日有阅读习惯的华人,终究凤毛麟角。
倒是不妨聊聊职业运动赛事,比方广受本地人喜爱的足球,即使并非同一球队的球迷,总有彼此都熟悉的球星打开话匣子,光是评点诸多球星表现,大家就能说的欲罢不能。然而这也有性别差异,女性喜欢足球的,确实少了一点。愿意的话,当然可以和女性聊聊宫斗剧,但亦有不爱看宫斗剧的女子,无可如何。与不太熟识的亲友顺利聊天,实在不容易啊。长辈为了解决社交焦虑任意开口,与其要求他们改变,倒不如自己转念,将诸多无礼的话题视为玩笑一场,轻松回击,类似场合可能就比较容易忍受了。
我结婚时三十五岁,算是晚婚。幸而向来孤僻,原生家庭的人际往来亦少,没遇过太多催婚。再说我后来因转换工作不如意,苦于找不到适合且足以长久任职的工作,生计比婚姻更让我烦恼,谁知倒是因缘际会结了婚。我不鼓励别人结婚,却也不至于鼓励单身,婚姻犹如饮水,冷暖自知,自认没资格提什么建议。十多年婚姻的心得是,结婚一定要心甘情愿。
以往的农业社会,农忙必须相互协助,家族是社会的基石,以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理所当然的真理,婚姻让人人找到自己在社群的定位。如今工商业社会,上班不像种田,日常生活无须直接仰赖其他人协助,个人主义随之兴起,婚姻成了选择而不是必然。
一己之力无法改变社会潮流,但集体意识却很难迅速转换,尤其工商业社会相关规范尚未深植人心,于是许多人仍沿用农业社会的价值观作为生活指引,不免与更熟悉工商业社会脉动的年轻人冰炭不投。倘若个人依循个人的理念过日子,也不会是问题,问题在于部份长辈往往半认真地期盼晚辈「听话」。无须忤逆长辈,然而晚辈如何「听话」,巧妙各自不同,多学几招不太失礼的回嘴,别让自己太过委屈倒是真的。
2022年3月,发表於星洲日报星云版
支持作者
喜欢这个作品?请略表心意。
【霜降】清空人生的行李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