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泥
书友在本地某阅读社团,贴文介绍史景迁的《王氏之死》。经由史料搜集、研究,史景迁重构明末清初,山东剡城、淄川农村人民的生活状况。主要材料是《郯城县志》和几个地方志,并以《聊斋志异》想像地方民众的所思所想。作品融合历史文献与文学作品,为史景迁的创举。文末书友还说该重温《聊斋志异》。
我忍不住留言。台湾版的编辑曾说,史景迁著作翻译的困难之处,在于找出原始的中文文本。不能以英文直译,某中国译本就犯了这个大错。比如《追寻现代中国》,从孔尚任的《试眼镜》一诗开始。
稍微熟知中国古典文学,即知这个任务相当艰困。孔尚任虽是戏曲名作《桃花扇》作者,然而其诗不知名,在没有网络搜寻的年代,孔的诗集十分罕见!大学中文系所图书馆都未必有书。我有点好奇,中文不太好的史景迁,如何得知这首冷僻的诗?据说有人帮史景迁阅读中文原典,但材料是他指定的。
在国际汉学家中,史景迁是中文比较差的。史去中国,与钱钟书以法语交谈。史至台湾,也多以英文与人对谈。不过,史景迁以独到的角度,诠释中国历史,为中国历史研究开创新的方向。且著作广获大众喜欢,长销不辍,确实非常了不起。
史景迁夫人金安平亦是历史学者,着有《合肥四姊妹》。四姊妹中的么妹张充和,是知名的民国才女,擅长书法、昆曲,亦为另一位汉学家傅汉思夫人。傅汉思、史景迁曾于耶鲁共事多年,两家交好。傅汉思为语言学专家,中文就比史景迁好的多,亲自阅读中文原典,且能以中文交谈。台湾知名诗人郑愁予曾受教于傅汉思。
早年的荷兰汉学家高罗佩,曾为首任荷兰驻马来亚大使。高罗佩在大使内任,南下马六甲参访青云亭,留下草书写就的对联:「无事度溪桥,洗钵归来云袖湿;有缘修法果,谈经空处雨花飞。」署名荷兰高罗佩。此联书法、文采俱佳,青云亭将之置于大殿正中,相当礼遇。大家若至青云亭参访,不妨瞧瞧这位汉学家的手迹。
高罗佩多才多艺,会弹古琴,亦搜罗一些琴谱。他过世后,藏书捐给荷兰莱顿大学。梅庵琴派名曲《关山月》,来历说法不一。梅庵的祖师爷爷王燕卿,曾表示出自《龙吟馆琴谱》残本,但谁也没见过《龙吟馆琴谱》。于是有人认为此曲出自山东小调《骂情人》。多年前中国古琴家谢孝苹偶然得知莱顿大学藏有《龙吟馆琴谱》,或为海内外孤本。在交通、通讯不便的年代,经多方交涉,谢孝苹终于辗转取得副本,两相比对,确定《关山月》出自《龙吟馆琴谱》,了结古琴界一段公案。感谢谢孝苹和其他人的努力,也幸而高罗佩遗爱人间,且莱顿大学多年来将他们未必了解的书籍保存周全,实在难得。
瑞典马悦然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审委员之一,也是唯一懂中文的。马与中、台人士交流,就用中文。马悦然认为,华文作家少获诺贝尔奖青睐,主要是缺乏良好译本,以致欧美对华文作家非常陌生。马悦然创办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门生学习中文从《左传》入手。然而这样的教材是精英教育的选择,并不适合普罗大众。
汉学家熟悉中华文化,他们的著作对我们理解中华文化,是很好的参照。除了史景迁,通常汉学家的中文程度,远胜于一般受过教育的华人。
2022年3月,发表于星洲日报星云版
Photo by 五玄土 ORIENTO on Unsplash
支持作者
喜欢这个作品?请略表心意。
六字辈再聚首:《成长中的六字辈 2.0》人生新篇章的共鸣之声 ≫